招收城呈正方形,城墙高5.3米,厚1.35米,墙顶还设有城堞。城墙下半部用石块垒砌,上半部用贝灰、粗砂和黏土夯筑。城设东、西二城门,东门称“达善门”,西门叫“西濠门”,为高3米、宽4.5米、厚4.3米的石拱门。原来城门上筑有城楼,向外是布满枪眼的高墙,对内是重檐三开间大厅,现已无存。城的四个角都筑有瞭望平台,其中东南角平台最大,面积达200多平方米,均无存。从东门到西门有一条长约100米、宽3米的小路相通,就是小城唯一的街道。
建城后实行守更制,每夜戌时起更,更楼开始敲鼓,鼓点由疏而密,由慢而急,均以“精忠报国鼓”鼓谱为依据。遂之实行宵禁,按时巡更,直至五更打启明鼓才解禁。如此森严的城防措施,实在不切合渔、盐民的作息。尽管如此,明眼人也不难看出城池的破绽,它北靠山地,远离海岸;城西的民居与城墙只隔一条一米见宽的巷道,民居的山墙几乎与城墙—样高。这样的城池义能有多少防御能力?
然而,朝廷分配下来的原本用于修建古城的财物还绰绰有余,是被许颖假公济私独吞了吗?当然不是,许颖根据达濠鱼岛附近的环境,修建了一条大约20多里的长堤,使当地居民免受了潮水之灾。
许欺君妄上的行为,被杨琳觉察。许自知罪责难赦,遂自缢而终。然而,许为官一任,为民—方的风范却倍受当地人的赞赏,达濠人为纪念许,于1718年(清康熙五十七年)自行集资,在城南修建了“许公祠”,供百姓拜谒,香火一直很旺。可惜,该祠于“文革”“破四旧”时被毁。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
”支持吧!
已获得0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