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坻历史文化钩沉
战国秦城 秦城遗址位于宝坻城南,是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秦城建于战国晚期,是燕国为防御齐国入侵建的戍城。现城垣遗址高3-6米,四周长度共3000多米,总面积约50万平方米。秦统一后,秦始皇东巡曾两次驻跸于此,故称秦城。秦城内外,景色优美。其中,尤以“秦城烟柳”最为著名。“秦城烟柳”为宝坻古八景之一。
榷盐院 榷盐院即主持盐业生产和贸易的官方机构。俗语云“先有榷盐院,后有宝坻县”。公元十世纪中期,后唐卢龙节度使赵德钧巡视宝坻一带,“相其地(宝坻)高阜平阔,因置榷盐院,谓之新仓,以贮其盐”。至辽时新仓榷盐院已掌理渤海、镇城、海阳、丰州数处盐务。盐业的发展带来了宝坻的繁荣。
萧太后运粮河 宝坻自古河流众多,有“九河下梢”之称。宝坻是北方山海过渡之处、中原农耕文明与北方游牧文明交汇之所,故战事颇多。三国时期,曹操北征乌桓时,曾下令开挖泉州渠,疏浚窝头河,用于屯田运粮。五代时期,后唐大将赵德钧亦曾“开漕运盐”。辽金时期,辽国萧太后下令开挖多条运粮河,沟通了泃河、窝头河、绣针河等河道。从此,宝坻境内河道四通八达,形成了畅通无阻的水系网络,漕运达到鼎盛。至今,宝坻境内还残存着多条古运河河道,民间称其为“萧太后运粮河”。漕运业的繁荣,不仅满足了战争的需要,也大大促进了宝坻经济的繁荣发展。
金顶石幢 经幢是佛教建筑的一种。石经幢为石材建筑,形式与塔相仿,上刻《陀罗尼经》。密宗认为,这种经幢可以镇魔驱邪、护佑太平。
宝坻石经幢位于老城中心最高点,建于辽开泰年间,距今已近千年,是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基坛刻有28幅佛教故事浮雕,第三层刻有康熙二十年《重修石幢记》,第四层刻有《佛顶尊胜陀罗尼经》。总体形像玲珑剔透、比例匀称、线条优美,颇具宋辽风韵。因顶端安有风摸铜(铅铜合金)顶,金光闪耀,有“石幢金顶”之称。“石幢金顶”为宝坻古八景之一。
千年古刹 宝坻有两座[转载]宝坻历史文化钩沉千年古刹,分别是广济寺、大觉禅寺。广济寺又称西大寺,由弘演法师于辽圣宗统和二十三年(公元1005年)开山立业,于辽圣宗太平五年(公元1025年)正式竣工。广济寺建筑风格独特,整体砖木结构,似繁实简,体制宏大,出檐深远。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曾专程来宝坻考察,称其为“辽建之楷模”。在《中国建筑史》《梁思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
”支持吧!
已获得0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