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溪:史前文明在 历史文化深

家乡区县: 东莞市

“我来逆素水,一登清溪台。洲前鸥鸟狎,天际画图开。百里山重险,三湾水独回。维舟展遐眺,且复手中杯。弥棹清溪驿,独上凤凰台。山回翠屏合,江空宝鉴开。鱼翻青草乱,鸟带夕阳回。尚想鸣韶日,因循独酒杯。”

这是明朝吴鹏写的一首《过清溪》,诗中所道“清溪台、凤凰台”等优美的风光,就是位于北江河畔的英德市沙口镇清溪村。虽然诗中描绘的有些景观今已湮没,但记者近日站在清溪远眺北江,依然可以领略到“一江春水向东流”、“孤帆远影碧空尽”的北江风情,饱览江岸沃野千里、群峰逶迤的壮丽景致,的确是一处不可多得的观景台。

清溪村委位于沙口镇的南面约三公里处,东邻英(德)曲(江)公路,西傍北江,是一处气候宜人、交通便利的乡村,又是一处集丰富的民俗、考古、旅游等多种文化积淀于一身的村落,民间素有“千年古镇”之称谓。

新石器时代遗址

遗址的发现,对探寻粤北地区北江流域人类进入全新世纪以来,如何从采集渔猎经济逐步转为锄耕农业经济具有重要价值

清溪地处北江边,被称为“千年古镇”,绝对名副其实。据清溪狗了冲、史老墩(均为地名)挖掘出土的一批石器和陶片研究考证,早在新石器时代中期(即7000年以前),这里已有人类活动。

史老墩遗址是新发现的重要的河旁台地型新石器时代遗址。北江在遗址西侧缓缓南流,遗址北约150米处,还有一条小溪牛肚溪由东向西注入北江。北江两岸丘陵起伏,东岸形成发育良好的一、二级阶地。史老墩遗址即位于紧靠北江的一级阶地上,遗址现在地形为馒头状的小土丘,南北长约120米,东西宽20—32米,总面积近3000平方米。遗址以东150米的二级阶地,现名小狗山。遗址东南是一片洼地,南部、隔洼地相望的河旁一级阶地,现名狗了冲。

上世纪90年代,由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英德市博物馆、英德市史志办等单位组成的考古队,对清溪史老墩和狗了冲的小狗山遗址进行了发掘。经考证,这是一处石器制造场,石料是从附近河滩采集的砾石,打制坯形后再加打磨,年代属新石器时代中期。史老墩遗址较全面地揭露了石器制作的全过程,为全面了解新石器时代石器制造场的布局、工序技术及社会生产力水平提供了重要的材料。另外,在狗了冲的小狗山采集到一批打制石器,其器身大部分保留砾面,使用锤击法,均为单面打击,片疤多大而浅,少见修理面。器类简单,仅见砍砸器与刮削器。

两处遗址的发现,对探寻粤北地区北江流域人类进入全新世纪以来,如何从采集渔猎经济逐步转为锄耕农业经济具有重要价值。同时对研究西江与北江史前文化的分布和辐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新材料。2002年,该遗址被列为“广东省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千年古寺出“灵泉”

当山腰的“阳泉”发潮时,“阴泉”随之而止;潮涌停止时,“阴泉”又生出涓涓细流

在清溪有一处奇特的景观,即“潮水岩”。潮水岩位于该村东面的凤凰山半山腰处,岩口宽逾4米,深达5米。因此岩奇特,唐朝以来曾建有寺、庙、庵、场,一直有僧道修行。岩旁有一座潮水寺,寺庙上方悬崖峭壁、树木蓊郁,下方则是个小山洞,洞内有股间歇泉,有时十天半月一次,有时一天三四次,泉水清澈明净、终年不枯,故名“潮水”。发潮时,泉眼呼呼作响,方圆百米可闻其声,接着泉水暴喷而出,哗哗涨满水沟,一泻山脚。此等奇观,让古人甚为惊奇,据说但凡遇事不顺或求财求子者,前往朝拜问卜,大多灵应,后有人在岩洞上方刻有“灵泉”两字,至今仍清晰可见。另外,凤凰山南侧山脚还有一泉眼与其对应而生,两泉合称“阴阳泉”。当山腰的“阳泉”发潮时,“阴泉”随之而止;潮涌停止时,“阴泉”又生出涓涓细流。当地人称,路人如遇发潮视为大吉,将行好运。

由于潮水岩神奇秀丽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历史底蕴,从古到今均有众多的文人墨客到此,饱览风光之余,亦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诗句。明朝湛若水《潮水泉》这样写道:一泉天半有神灵,吸得江潮上翠屏。千里潮来清远峡,不教一宿返南溟。清代彭辂《题潮水岩》则曰:山气莽氤氲,灵潮古寺垠。雷声乱峰合,海脉一支分。消长宁随月,虚空欲湿云。钱塘天下景,偏尔未知闻。民间传说宋代大文豪苏东坡,也曾为潮水寺撰诗曰:久闻潮水七名山,门对江河九曲湾。“七名山”即指潮水寺因其独特的发潮等现象,被列为广东七大名山之一。

皇帝封号“黄氏家庙”

清溪黄氏人才辈出,状元、进士等各类官员均齐备,连续九代有人做官

清溪,汉语释义之一为:重要、险要处(见1979年缩印本《辞海》)。古时的清溪曾设巡检司,人称清溪司,辖六乡,来自浙江、福建、江西等全国各地的六十余人曾任清溪巡检、清溪驿丞。那时,沙口的集市设在清溪老墟,是沙口北江沿岸唯一的墟镇,也是英德至韶关的中点站、重要驿站。19世纪70年代以前,清溪大部分村民倚着北江东岸而居,而到清溪落户的则多是显官达贵。由此可知,古时清溪是何等繁荣鼎盛,这一点也可从众多遗存的寺庙、祠堂中得以印证。

清溪有许多规模恢宏的庙宇,已知的有黄氏家庙、罗氏宗祠、朱氏宗祠、关帝庙、北帝大庙、凤凰大庙、官爷庙、回龙庙、金鸡庙、潮水寺等。大部分古迹已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人为破坏,或因年久失修,所存无几。近两年,清溪村民群策群力,筹措资金一百多万元,对黄氏家庙进行修缮,并先后修复了黄耿宗祠、关爷大庙、凤凰大庙等寺庙。

据当地人介绍,因清溪黄氏人才辈出,状元、进士等各类官员均齐备,连续九代有人做官,故清朝皇帝乾隆将“黄氏宗祠”封为“黄氏家庙”。这种荣耀在当时是凤毛麟角的,足以彰显其门第显赫。黄氏家庙为两进式一堂两厢结构,所采用的建筑材料坚固耐用,墙角屋檐的雕刻壁画至今仍可辨析,尤其大门门楣上“黄氏家庙”四个大字颇为醒目,下面还有一行说明时间的小字:“嘉庆甲戌岁孟冬吉旦”。村人介绍,到黄氏家庙祭祀封神的一般是黄姓族中人,春节、清明等较隆重节日的香火尤为鼎盛。

谈及黄氏家庙,清溪村还有一段颇可玩味的传说。据说当年朱元璋准备北上登基称帝,途经英德时,在盲仔峡遭到了当地民众的顽强抵抗,久未通过。后来,朱元璋派部队增援,大举杀入英德,并迁怒城内所有英德人,四处烧杀抢掠,不留活口。这一浩劫,几乎把英德变成一个荒无人烟之城。后有神仙指点:需派有福之人来重新治理此地。据此,朱元璋就令福建部分人迁到英德落户、生根。据说,如今的清溪人多由福建珠玑巷茅廉村榕树下等地移民而来,而英德其他乡镇的黄氏后裔则多是当年从清溪陆续迁出的。

梧桐子: http://www.wutongzi.com/uc/99630560.html

能力秀主页 http://wm23.cn/lxy007

新浪微博: http://weibo.com/u/1845564235

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1845564235

skybb0001(2014-11-0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