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林经济的转型与发展

家乡区县: 山西省柳林县


近年来,山西省柳林县在积极探索经济体制改革的新途径、新路子中,不断调整企业的组织结构、所有权结构,使改革开放有了突破性进展,县域经济快速增长。1997年全县财政收入8967万元,2003年突破3亿元,平均增速达20%;国内生产总值1997年为7.56亿元,2003年达20.5亿元,6年增长2.7倍;企业职工平均工资增长幅度超过40%。

1998年,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坚持一个方针,实现六个创新”的创新发展思路和“一年打基础,二年迈实步,三年求突破,四年初见效,五年上台阶”的分步推进战略,1999年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搞好企业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试行办法》。2002年,县委、县政府在提前一年完成上届工作目标的基础上,又提出了“全力抓好三件大事,努力实现五个建成”的跨越式发展工作思路,即突出抓好以退耕还林为重点的绿化,以结构调整为主线的工业化,以县城建设为中心的城镇化三件大事,形成具有柳林特色的“产业化推动、工业化支撑、城镇化带动”的经济发展新格局,把柳林建成全国最大的优质洗精煤生产基地,建成全省最大的红枣加工销售基地,建成黄河中游沿岸的生态大县,建成晋西商贸大县,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经济发展推动了体制改革,2002年按照“一退两置换”的原则,有两户国有煤炭企业股权成功转让,揭开了全县国有企业深化改制的序幕。2003年全县95%的国有企业完成改制工作。集体企业如乡村煤炭企业、供销企业、二轻企业通过托管、委托经营、股权转让进一步明晰了产权;公益性事业单位如自来水公司、房地产开发公司、宾馆、四中通过股权转让、资产重组等形式彻底转制。

稳定职工队伍是改革成功的重要保证。为了安置职工,柳林县从股权转让收入中切出4320万元用于职工身份置换和交付养老保险基金。与此同时,要求改制企事业单位不但全部安置原企业职工,而且消化了部分原下岗职工,全县企事业单位9740名职工有9606名实现了再就业,就业率达98%,特别是所有上岗的职工,工资平均提高了40%,极大地稳定了职工队伍。

近年来,改革开放为柳林县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全县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特别是近两年,GDP年增速达到40%,财政收入年增速超过50%。民营经济进一步发展壮大,民营经济显现的活力已体现出来。原国有煤炭企业兴无煤矿改制为民营企业后,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先后兼并了全县14个煤矿组建了联盛集团,100万吨的大型焦化厂已经启动,多年来难以上马的90万吨洗煤厂仅三个月就投产见效。到2002年,全县累计新上各类重点项目81个,总投资31亿元,完成投资18.91亿元。2003年全县又新确定重点项目68个,总投资227.8亿元,完成投资7.56亿元。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启动,新的结构调整正在向可持续方向发展,外向型经济初步形成。随着改革的深化,柳林县与沿海发达地区的合作日益增强,县政府与江苏悦达集团已在7个领域签订了投资20亿元的合作意向,与国内外相关地区大规模开发铝、电的结构调整合作项目正在进行。

张彩林(2014-11-0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