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华是农业大县。1979年后,逐步由单一的农业经济向工业、服务业为主的第二、三产业转变,经济发展速度逐年增长。至2000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1990年不变价,下同)15.46亿元,比1979年增4.47倍。其中第一产业产值5.35亿元、第二产业产值3.60亿元、第三产业产值6.51亿元,分别比1979年增长1.5倍、11.8倍和15.3倍。
2012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924417万元(当年价,下同),比上年增长10.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65104万元,增长5.8%,拉动生产总值(GDP,下同)增长1.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204686万元,增长13.6%,拉动生产总值增长3.2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增加值149428万元,增长17.6%;第三产业增加值454626万元,增长11.1%,拉动生产总值增长5.5个百分点。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由上年的28.4︰23.2︰48.4调整为今年的28.7︰22.1︰49.2。
1980年,农村全面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生产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1986年起,实施造林绿化和治理水土流失“两大工程”,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农业取得前所未有的成效。2000年,全县农业总产值7.87亿元(1990年不变价,下同),粮食总产34.59万吨,人均占有粮食346公斤,分别比1979年增长186.6%、63.0%和24.2%。1985年起,建立农业商品基地,发展“三高”(高产、高质、高效)农业,使农业经济结构发生很大变化。以粮食为主的种植业产值,1979年占农业产值71.6%,其他各业仅占28.4%。2000年,种植业产值占农业产值比例仅52.2%,而其他各业升为47.8%。其中畜牧业发展尤快,由1979年的16%,2000年上升为37.3%。乡镇企业成了农村经济的主体。1979年,全县乡镇企业总收入1577万元,2000年达20.58亿元,相当于1979年的130.5倍;乡镇企业总产值17.21亿元,占当年工农业总产值的93%。1990年,全县98.6%农户解决了温饱。1992年,80%农户已脱贫。1997年,基本消灭了绝对贫困。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
”支持吧!
已获得0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