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岭山森林公园位于东莞市南部,珠江口的东北部,正处于珠江三角洲开发区的中心地带。北邻厚街,与莞城相对,南接虎门、长安,与深圳相望。地理坐标为东经113°42′22″-113°48′12″,北纬22°50′00″-22°53′32″。地貌属低山、丘陵,整个地势东北部偏高,西北部偏低,海拔多在150-450米之间,最高峰为北部的大岭山顶,海拔530.1米,相对高差一般在150米左右,坡度15°-40°。公园内山塘、水库较多,总共有九座,面积为93.6公顷。面积较大的有中部的怀德水库和大溪水库,东部的大沥水库,在场部和石洞工区还有石碑头、大板两座小型水库。
山峦浑厚,草木华滋,雄秀相和,奇幽并储,大岭山森林公园处处透着原生态之魅。对林木资源“严防死守”,保护和美化并驾齐驱,力促原始风貌和人工养护的有机统一,让宝贵的森林资源在大岭山生生不息。
原始森林
石洞景区是整个森林公园的核心区,这一带有近2万亩的原始次生阔叶林。原始次生林是原始森林经过多次采伐和破坏后天然更新的森林。与人工林相比,原始次生林具有景观多样、物种丰富、层次分明、结构复杂、生态功能强等优点。
这片森林林冠茂密,林内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生活有穿山甲、野猪、猫头鹰、鹭鸟、蟒蛇、毛鸡、泽蛙等野生动物;生长有桫椤、金毛狗、苏铁蕨、土沉香、毛茶以及各种兰花等珍稀植物;花卉种类繁多,每逢春回大地之际,百花齐放、姹紫嫣红、争奇斗艳。大岭山的原始次生林是东莞市少见且较具地方特色的次生林,对我市开展科学研究、了解地带性森林历史、揭示森林演替规律等具有重要价值。
水翁湿地
在鸡公仔景区(园区的东南方向)有一片沼泽,面积约152亩,形成了东莞现有不多的较大片的水翁湿地。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被誉为“生命的摇篮”、“地球之肾”。水翁别名水榕,为桃金娘科水翁属的常绿乔木,喜生于水边,有固堤之功能,分布于我省及海南、广西、福建等省区,印度、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亦有分布。湿地是指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湿原、泥炭地、带有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半咸水或咸水的水域地带,包括低潮位不超过6米的滨岸海域。
湿地里四季流水潺潺,生物物种丰富,生长有水翁、厚叶算盘子、对叶榕、海芋、露兜草等多种喜湿植物以及虾、蟹等多种水生生物。林冠密不透光,林下树影斑驳。每当夏日,林外艳阳高照、赤日炎炎时,林中却凉风习习、清爽怡人。清风强劲时,树冠摇曳,哗啦畅响,水翁湿地便成了一片清幽雅静、野趣盎然的天地。
在大岭山森林公园莲花山西峰,从莲花山脚往鸡公仔步道方向走约2600米,那里有一片面积达几十亩的山杜鹃群落。山杜鹃别名映山红、山石榴、山踯躅、红踯躅,为杜鹃花科杜鹃花属常绿灌木。山杜鹃的花呈辐射状,花瓣桃红色而带白色斑点,味甜,薄如蝉翼,花蕊细长成束状。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布谷声声,杜鹃南飞,此时映山红正值盛花期,山坡灌木丛中,鲜花缀满枝头,密密匝匝的花瓣姹紫嫣红、艳丽无比,颇有“树头万朵齐吞火,残雪烧红半个天”的气势,人若处于花海中,则心旷神怡,留连忘返。
观音古庙位于石洞溪边东南,石洞湖东北山上,据说过去香火甚盛,每逢庙会,善男信女络绎不绝。1994年,此庙重建,供奉观音菩萨。庙内有观音圣泉,水质洁净,泉水清甜,十分可口。另外还有八仙庙,在石洞溪西南面。
大岭山森林公园是市政府打造生态绿城的市属重点工程,总占地74平方公里,横跨虎门、厚街、长安、大岭山四镇和大岭山林场。大岭山镇入口广场的建设工程占地面积111.8亩,周边控制面积316.85亩,涉及我镇山林面积3万多亩,包括大岭、水朗、大片美、百花洞、大环等多个村委会以及大水沥、长湖、大王岭、金鸡咀和老虎岩等5个水库。公园内建有石洞景区、莲花山自然保护区、花灯盏——鸡公仔游览区、马山庙游览区、白石景区、灯芯塘景区等六个主要景区。公园最高点“茶山顶”海拔530.1米。公园内物种丰富,据初步调查,共有维管木植物105科247属346种,是集游览性、休闲性、娱乐性于一体的综合性森林公园。
美丽的传说总让人印象深刻,遐思无限。传说赋予景点丰富的内涵,景点又让传说得以广为人知。这里有上至天神、下至百姓、远至中古、近至明清的神话传说,可以领略景点风光之外,还能体会古话今景的相映相谐。
石洞
清朝嘉庆初年,海盗在珠三角沿海一带活动频繁,其中以海盗“红旗帮”首领张保仔较为人所知。当年张保仔海盗势力雄踞东南亚一带海域,其匪巢位于珠江口对出附近岛屿。相传张保仔经常在虎门海口袭击侵犯各国商船和渔民,抢夺财物并藏于附近岛屿,后来有海盗私藏财宝于赤岗以北的山洞中,但最终未能瞒过张保仔,财命皆丢。
据说,在中国抗日战争期间,东江纵队在赤岗以北大山一带伏击日军时也曾发现此山洞。洞中原来是个石林,石头形态各异,姿态万千,洞穴曲径通幽,峰回路转,石林延绵20多公里。如今的“石洞”之名亦由此而来。听说,广州军区早年的军事地图中亦有此洞的位置标识,前几年曾指派军事人员来复寻,可惜一无所获。早些年,林场职工也曾进入过洞中避雨歇息,后来却再也未能找到它。此洞时隐时现,故此又称其为“隐洞”。
如今,大岭山森林公园已成为人们游玩健身的好去处,说不定有一天,哪位有兴趣、有运气的游客也能找着这个“隐洞”呢!
献寿桃
在通往茶山顶的登山步行道上,了望山林的同时,可一览石景。一路上,随着步道走势的改变,可以从不同角度看见不远处山顶上形如蟠桃的一块大石。
话说,王母娘娘在瑶池大开“蟠桃盛会”,齐天大圣孙悟空未受邀请就驾云来到瑶池,参加盛会。只见那里琼香缭绕,瑞霭缤纷;五彩描金桌,千花碧玉盆;珍馐百味般般美,异果佳肴色色新。大圣止不住口角流涎,心想,如此“蟠桃盛会”竟无邀请本大圣,一怒之下,使了个神通将正在筹备宴会的众人定住,抱着酒,坐上殿中主位,品尝起满殿的佳肴美酒,还肆意将主位桌上一大盘献寿的蟠桃推倒。传说,那盘蟠桃乃是玉帝在其天宫后园亲自栽植的一株蟠桃,九千年一熟,人吃后与天地齐寿,日月同庚。玉帝亲自挑选蟠桃献予王母娘娘,以祝愿王母与天齐寿之意。蟠桃仙品,异于常果,落地化石。被推倒的那盘蟠桃里的其中一颗飞出瑶池殿外,穿越云层,落到人间,落在石洞茶山山脊上,蟠桃便化成大石。蟠桃虽已化成石头,但仙气尚存。相传,人们只要在王母娘娘诞辰那天,虔诚参拜灵石,便可以获得王母娘娘的保佑。如今,那块大石屹立在大岭山森林公园茶山山脊当中,远看就象一个仙桃,人们把大石称作“献寿桃”。
插旗石
“献寿桃”之遥,可望不可及,往茶山顶的登山步行道途中可直达另一大石脚下,大石上插着一支旗,这就是传说中的“插旗石”。
明朝末年,珠三角沿海一带连年发生灾荒,官府欺压百姓,地主为富不仁,赋税和徭役苛重,弄得民不聊生。为反抗官府和地主的压迫,很多义气之士集结在虎门海口以北一带山中,扎寨安营,从此落草为寇,并在山腰大石上插起大旗,高呼“替天行道,劫富济贫”。其中,石洞一带的一个山寨据点树木高大参天,树冠交错密集,山与村之间只有一条小道,弯弯曲曲,连绵几公里,一直延伸到现今的九转湖一带。山寨哨岗就设在九转湖入口处,义士把守住入口,形成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如今,站在石洞山上远远望去,一块大石和上面插着的大旗仍然隐约可见。走近细看,大石上一个深约1米、直径约10厘米的小孔赫赫在目。当地村民就把那块大石称为“插旗石”。
神仙水
在观音寺旁有一道清泉,名为:“神仙水”。
相传在很久以前这里是一片不毛之地,方圆十里都没有水源,村民为了生存都陆续向远方迁徙,久而久之,仅剩几户人家舍不得离开自己的家乡,因为他们都坚信在不久的将来,这里的一切都会变得欣欣向荣。
这些淳朴的村民得以生存,都是因为二十里外的一片翠竹林。每天傍晚人们都会带上盛器去接次日竹叶上的露水。
某日,一位天神奉玉帝的旨意到人间视察民情,考究民风,玉帝告诫:神仙下凡,不得擅自施法。当时,天神路过此地,看到一位旅人昏倒在路上,已经奄奄一息,天神心感怜悯,但又不能违反天条,擅用法力。就在着急之际,取水回来的村民正好发现这位旅人,为了救他,村民毫不犹豫地把自己盛器里的水给他喝。在村民的抢救下他终于醒过来,可他还需要连续十天喝水才能康复。善良的村民宁愿自己少喝水、不喝水也去施救。村民的善举感动了天神,天神奏报玉帝。
玉帝听后,自言自语:“善有善报”,并立刻下令将大山劈开,还请来观音娘娘洒下甘露。就这样,连续不断的山泉就从山上汩汩流下,泉水仙气十足,清甜可口,长时饮用,能够永葆青春,延年益寿,人们称此为“神仙水”。“神仙水”流淌过的地方,万物滋养,树木茁壮生长,树根相互交错,形成一道天然的屏障,密不透风,保全着仙泉的灵性。人们只能闻泉水之声,不见泉水之径,故此泉水又名“隐泉”。
网络营销能力秀主页:http://wm23.cn/yeehaoquan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
”支持吧!
已获得0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