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学校进一步明确“面向全体,人人成材”的办学理念,提出“把学校建设成市内一流、省内知名的国家级示范性高中”的奋斗目标。围绕这一奋斗目标,从2002年开始,学校就启动了旨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突出两项特色、加大三个力度”的创建工程。“突出两项特色”一是德育特色。学校进一步完善以家庭教育为基础,学校教育为主渠道,社会教育为大环境的全方位育人的德育网络。积极开展“加强在校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的德育科研,配备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开展心理咨询活动,申报广东省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二是电化教学特色。发挥学校校园网和多媒体教学平台的作用,全面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加大三个力度”:一是加大管理力度。不断完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人本化管理机制,全面实行计算机网络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益。二是加大名师培养力度。学校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措施,即请专家教授到学校讲学,聘请外籍教师到学校任教(现有4名外籍教师在我校任教),组织教师到省内外名校学习等,培养更多的名师。三是加大教研科研力度。学校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要有一项教研科研专题,每学期开展教研科研专题汇报课等。
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高考成绩一年上一个新台阶。2002年高考上省线513人;2003年高考上省大专A线636人,本科线407人;2004年高考上省大专A线698人,本科线498人,其中700分以上人数13人(全县15人);2005年高考上省大专A线920人,本科线654人,其中700分以上人数20人(全县25人)。2009年高考1641人进入三A线,入围率达81%,创历史新高;1120人进入本科线,占全县52%; 117人进入重点本科线,占全县70%;600分以上有53人,占全县80%;数学、化学、生物、地理、理科基础五科次获梅州第一名。其中李远新同学以671分的高分成绩考取北京大学。
2010年高考再树里程碑:重本上线人数为117人;本科上线人数为1124人,入围率达61.4%,超县最高任务线226人,超额25.2%;3A上线人数为1536人,入围率达 83.9%,超县最高任务线83人,超额5.7%。其中甘丽聪同学以628分居全县文科第一名;黄仕琼同学以679分居全县理科第一名,并跨入市前十名,位居第九,取得了历史性突破。
2011年高考喜报:我校在县委县政府和县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继前三年大大超出县下达的高考任务后,2011高考再创辉煌,有1820人上省三A线(县任务1588),超232人,入围率达85%;有1368人上本科线(县任务1088),超280人,上线率达63%;有128人上重点本科线;全县理科前10名中我校占9名,最高分631分,文科前10名均为我校学生,最高分618分。
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试成绩优异,2002年以来,共有76人次获省以上奖励。教师撰写论文每年有20篇以上在省、市刊物发表。学校每年举行田径运动会、文艺汇演等经常性文体活动。自办校园文学刊物《春笋》,极大地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琴江河畔,巍巍水中,人杰地灵,英才辈出。学校始终秉承“勤朴、弘毅、博学、笃行”这一校训,坚持以“注重综合素质、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持续发展”为教学理念,以“办有特色的现代化学校,育有特长的创新型学生”为办学目标,培养了一大批有功于社会的栋梁之才。其中既有广东省副省长、原广州市市委书记万庆良,广东省军区副司令员、参谋长陈添林少将,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纪检委员马文等军政要员,也有李耀辉、 曾源华、钟穗生、 邹伟胜等一大批为国建设的科研人才。
按省市中考招生文件精神,2010年,我校继续面向梅州市招生共招1800名新生,其中正取1440,择校360人。凡梅州各县(市、区)2011年应届初中毕业生均可报考,我校正取生将在第一批第一、第二志愿报考的考生中录取,但第二志愿报考我校的考生须适当提高分数;择校生将从择校第一批第一志愿报考的考生中按考试成绩总分择优录取。
我校设置有入学成绩优秀奖和贫困学生助学金。2010年参加梅州市中招考试,第一志愿填报水寨中学被录取的前30名新生一次性奖励2000元,若能超东山中学分数线的再加奖2000元。香港“善施乐行”等慈善机构计划长期资助我校贫困学生。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
”支持吧!
已获得0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