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粉果是广州传统的糕点。其皮与形状较虾饺略大而不一定是半月形,馅却有虾肉、鲜猪肉、叉烧、笋肉、冬菇等,放风味与虾饺不同;与虾饺另一异点是,粉果可以隔水蒸,也可以用油半煎炸,为煎粉果。 粉果又称“娥姐粉果”,相传粉果的创制人是抗战前一名叫“娥姐”的女佣,因粉果别具风味而被“茶香室”的老板看中,特聘娥姐到茶室主持制作,并以娥姐命名此点心。
美食历史
在明朝已有关于粉果的记载。明末清初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写道:“平常则作粉果,以白米浸至半月,入白粳饭其中,乃舂为粉,以猪脂润之,鲜明而薄以为外,荼蘼露、竹胎(笋)、肉粒、鹅膏满其中以为内,则兴茶素相杂而行者也,一名曰粉角。”可见,正宗的粉果,不是用澄面皮,不是用粘米粉也不是用糯米粉开水糊成团做皮,而是用蒸熟的米研成饭皮。只是这种传统的饭皮粉果在广东已经销声匿迹,貌似的仅在香港的陆羽茶室能觅其踪影。饭皮当然不如澄面皮剔透弹牙,但试试真正的古法传统味道,联想一下娥姐到底有多手巧有多漂亮,倒也不错。
美食特色
蒸制的粉果皮薄洁白,半透明,爽软滑润;煎炸的粉果则色泽金黄,柔韧爽软,鲜香可口。后因粉果受到顾客欢迎,其他茶楼也纷纷仿效,逐渐成为广州的传统点心。由身份低微的佣人所创制的点心,居然可以登大雅之堂,可见岭南人观念的开放,讲究实惠,而不拘泥于尊卑名分。
美食制作
材料:
猪肉(四两)、红萝卜、 肉(各三两)、冬菇(1/4两)、芫茜(一棵)、澄面(6.5两)、生粉(一两)、栗粉(1.5两)、盐(两茶匙)、清水(九两)、油(三汤匙)
做法:
一、冬菇浸透,与猪肉、红萝卜及 肉一同切粒.芫茜洗净摘叶。
二、烧热镬,下油一汤匙爆炒各粒料,加入调味料拌匀成馅料,候冻。
三、澄面、生汾、栗粉同筛匀,清水及盐煲滚,熄火,倒入粉迅速搅匀,加盖三分钟取出。
四、加油将粉料搓至极匀,再搓成长条,分切小粒,碾成圆形薄片,包入馅料及芫茜一片,涂上油排于碟上,放入蒸笼内隔水蒸十分钟即成。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
”支持吧!
已获得0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