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辛胡集猴戏之乡

家乡区县: 安徽省利辛县

     猴戏在我国有多少年的历史恐怕谁也说不清楚,不过从河南、山东以及江苏徐州出土的汉墓人猴相戏绘画和砖雕可以推知,至少在汉代就有猴戏了。当代中国只有两个地方有人以耍猴为生,一个是利辛县,一个是河南的新野县。利辛县猴戏多集中在胡集、阚疃、展沟、大李集一带,以胡集为最多。
      利辛猴戏始于清朝光绪初年,距今已有130多年的历史。那一时期的皖北地区,刚刚经过太平天国战争和捻军革命,灾难深重,民不聊生。一位胡集人在外谋生,跟人学耍猴,后来带回一只怀孕的母猴,从此猴戏在胡集繁衍开来,并逐渐向周边扩散,也给那里的人们带来生存的保障。没有饭吃的农民,牵着猴子走村窜乡,四处乞讨,正如猴戏歌所唱:“锣鼓一打圆周周,哪方收粮往那悠。南乡收了吃大米,北乡收了喝糊粥。南乡北乡都不收,沙河两岸度春秋。”最初,猴子们只会做一些作揖、翻跟头之类的简单动作,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演变为一种猴戏艺术,有了锣鼓家什、服装道具,并配有狮子狗,有的还有山羊、绵羊等。猴子能表演“推小车”、“坐旱船”、“上刀山”、“走钢丝”等复杂技艺,而且出现了“张飞卖肉”、“关公赴会”、“老包放粮”等成套的剧目。在表演过程中,艺人在一旁边敲锣边唱猴戏歌,受众眼观精彩表演,耳听幽默说唱,无不畅怀开心。
      利辛猴戏发展几经兴衰,“文革”中处于低潮,改革开放后再度复温,1988年达到顶峰,有资料说,仅胡集镇玩猴艺人就超过3000人,驯养艺猴1500只。在全国大陆各地的城市和集镇,无不留下利辛耍猴人的踪迹。胡集镇的张长营、龙湾、窝刘庄、刘凤庄、李圩等庄成为养猴驯猴专业村。赵万里、陈秀清、郑永河、李顺成等驯猴专业户,驯出的艺猴演技堪称全国一流。1984年在固镇县召开的“全国精细农业技术研讨会”上,李顺成应邀表演了猴“识汉字”、“辨英文”、“运算数学”等精彩节目,被与会人员称为“神猴”。1986年赵万里、陈秀清等人带着艺猴进入广州演出近一年,后被深圳“民俗村”邀请坐地表演。1983年应河南电影制片厂之邀,郑永河带着他的艺猴作为艺术指导参于《玩猴人》的拍摄;后又应山东铁路俱乐部和西安电影制片厂、上海电影制片厂的邀请拍摄了《越轨者》、《步入密林》、《金猴献瑞的2004年》。中央电视台、安徽电视台、《上海申报》、《解放日报》等多家媒体均对胡集猴戏做过专题报道;1998年日本记者前来采访,利辛猴戏被介绍到日本。2001年苏州人在胡集独资兴办“皖北试验动物繁殖中心”,养猴、驯猴、玩猴独具特色。近几年来,由于诸多原因,利辛专业耍猴人日渐减少,目前,已微乎其微了;但是,当地庙会及集市上仍能看到一些艺猴的精彩表演。

近日,安徽省文化厅发布公告,对“安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评审结果进行公示,亳州市利辛县胡集镇(猴戏)榜上有名。
近年来,利辛县胡集镇充分挖掘农村民间文化资源,弘扬、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猴戏、杂技、体育、文学书法、民乐唢呐等民间文化活动,丰富了农民文化生活。亳州市利辛县“猴戏”表演
曾被多个电影、电视台拍摄录制节目的“猴戏”是该镇民间艺术的优秀代表,源远流长,久富盛名。猴戏的传统节目有猴子穿衣戴帽、推小车、走钢丝等。该镇成立了猴戏驯养基地,每年定期组织举办猴王争霸赛等猴戏杂技表演比赛,鼓励村民传承这一绝技,以将其名扬四海。

 

清清(2014-11-1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