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这座被周秦汉唐文化熏染风风雨雨一路走来的古城,底蕴是如此得深厚。从来没有一座城市能够如此的积淀,如此的承载厚重的历史烟尘,而它却真真实实经历了3500多年的春秋岁月,烛照了十三代封建王朝的兴衰。一座巍峨恢弘的明王朝长城墙,护住了古老的长安城,城内四通八达,宛若日月对弈的棋盘,百姓安居乐业晨钟暮鼓。西安,地下深埋皇陵,地上兴建寺庙,阴气有点重,但是有秦腔这个阳刚的曲艺的出现在这块黄土高原,使得这片乐土保持中庸。贾平凹在《废都》里曾说过“八百里秦川大地,三千万人齐吼秦腔。”既写出了他作为西安人的骄傲,也说明了秦腔在西安等地的影响力。秦腔不像越剧缠绵悱恻,情深意长,也不像黄梅戏深情款款流转清新,其高昂激越,强烈急促,彰显了西安雄浑深厚,粗犷豪放的地域文化,也能堪称是一朵艺坛奇葩了。
西安人不仅是古雅的,也是通俗的。不要看古老的城墙和钟楼构成了西安的繁华,但是钟楼四面的的四条大街,还是简洁明了的叫做东大街西大街南大街北大街。四条街尽头的城门本来都有文绉绉的名字,但是以西安人的豪爽和简洁,哪里容得这种秀才作风的约束,于是四座城门也就跟着改名东门西门南门北门。以钟楼为中心的繁华随着四条大街向四面八方铺展开来,构成了西安涌动着金子的商业动脉。 钟楼、四条大街、城墙,留住了帝都残存的繁华,也勾勒出了西安独特的城市构架,而各种各样的历史遗存也就填充其中,让历史深入到了西安的骨髓。 南门旁的一条小街,书院门,东头是西安的文庙,也就是现在的碑林,西头是昔日西北最大的贡院,这小小一条街是西安的古老的文脉。南城墙的边上是下马陵,就是汉代大儒董仲舒的墓。城墙内西北角的广仁寺,是陕西唯一的藏传佛教寺院。钟楼的西北是鼓楼,鼓楼以北是回民聚居区,而在这里的小巷中,就隐没着西安最完整最大的明清建筑群:清真大寺。钟楼往西,西大街的北侧,是西安都城隍庙,统领西北五省城隍,它的规模,只有北京和南京的都城隍庙能与之相比。凡此种种,不能尽举。 至于秦陵兵马俑、骊山华清池、大雁塔等等,意义太
重大,恐怕已经不是西安人所独享了。或者从另一个角度说,这些意义重大的历史遗存已经被外人从西安的手里抢走,虽然是西安的象征,但却早已经成了独门独户的独立王国,不能算是西安这座城的有机组成部分,已经从西安人的日常生活中退出了。真正的西安人,恐怕一辈子也去不了几次这些地方。 西安就是这样,不用刻意寻找,历史很自然弥漫在周围,渗入你的生活,让你感觉不到敬而远之的生分。
西安毕竟不是一座历史的废墟,普通的人们在这里普通的生活着,但若细细品味,自有一番韵味。日夜之间,气象万千。一城之内,动静有别。你想品味怎样的西安,就会有怎样的西安让你品味。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
”支持吧!
已获得0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