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这座城(2)

家乡区县: 西安新城区

城墙怕是全国没有几个城市有了吧。记得有人可惜西安在建国后没能成为首都,我却窃喜。假如西安成了首都,城墙恐怕早就灰飞烟灭了。

西安的城墙,绝不是一个现代城市中大而无当的摆设。它穿越历史,也在历史中成为西安人最坚实的屏障与保护。1926年,河南军阀刘镇华包围西安8个月,城中大饥,人相食,但正因为城墙,西安城最终未破,一直支撑到冯玉祥将军来解围,原已破落的城池躲过一场浩劫。抗战时,日寇飞机在重庆没有扔完的炸弹往往留给西安“享用”,西安人掏空城墙,做防空洞之用,无数黎民免于死亡。因为城墙的存在,西安人感谢恩人或者纪念重大事件的方法也显得手笔颇大。1926年,冯玉祥替西安解围之后,西安人为了感谢冯将军,就在城墙上开了一座玉祥门。1953年,正值朝鲜战争,西安人为和平祈愿,就开了和平门。将流动的历史坐标雕凿在固化的历史之轴上,如此手笔和气概,哪个城市可以企及?

城墙对于西安的影响是深刻的。假如你有机会站在城墙外靠近城墙的高楼上看,你会发现,和周围的高楼林立相比,西安的城墙里面简直是一块盆地。你可能要嘲笑城墙里的破落,但是,且慢。在西安,只有城墙里面才叫做城里,你很有钱?你住别墅?抱歉,只要你不住在城里,就不是城里人。你家住的楼比城墙高几倍?从你家可以把城墙内一览无余?抱歉,你要到城墙里面去,还得叫做进城。高新区很现代化?小寨车水马龙?还是抱歉,你再繁华,只要在城墙外,就叫做“郊”。南边叫做南郊,东边叫做东郊,以此类推。

在西安的城中央,永远矗立在那里的是钟楼。

说来也很自豪,在有明一代的钟楼里,能比北京的还大一号的,也就是西安的钟楼了。

钟楼之于西安和故宫之于北京是截然不同的。一则故宫乃是皇家禁地的一群建筑,永远让人难以看透,而西安的的钟楼却独自高耸在现代文明之中,任人们从四面周围,各个角度,随意观瞧。二则北京的故宫仅仅是城市布局的几何意义意义上的中心,北京之繁华,并不在此,而西安的钟楼,不仅是城市布局的几何意义上的中心,亦是西安的繁华之所在。

这样,古老的钟楼就和西安的时尚与繁华神奇地结合在一起。甭管你再怎么时髦,逛街要过瘾,还是得钟楼。西安人不仅是古雅的,也是通俗的。不要看古老的城墙和钟楼构成了西安的繁华,但是钟楼四面的的四条大街,还是简洁明了的叫做东大街西大街南大街北大街。四条街尽头的城门本来都有文绉绉的名字,但是以西安人的豪爽和简洁,哪里容得这种秀才作风的约束,于是四座城门也就跟着改名东门西门南门北门。以钟楼为中心的繁华随着四条大街向四面八方铺展开来,构成了西安涌动着金子的商业动脉。

钟楼、四条大街、城墙,留住了帝都残存的繁华,

也勾勒出了西安独特的城市构架,而各种各样的历史遗存也就填充其中,让历史深入到了西安的骨髓。

南门旁的一条小街,书院门,东头是西安的文庙,也就是现在的碑林,西头是昔日西北最大的贡院,这小小一条街是西安的古老的文脉。南城墙的边上是下马陵,就是汉代大儒董仲舒的墓。城墙内西北角的广仁寺,是陕西唯一的藏传佛教寺院。钟楼的西北是鼓楼,鼓楼以北是回民聚居区,而在这里的小巷中,就隐没着西安最完整最大的明清建筑群:清真大寺。钟楼往西,西大街的北侧,是西安都城隍庙,统领西北五省城隍,它的规模,只有北京和南京的都城隍庙能与之相比。凡此种种,不能尽举。

至于秦陵兵马俑、骊山华清池、大雁塔等等,意义太重大,恐怕已经不是西安人所独享了。或者从另一个角度说,这些意义重大的历史遗存已经被外人从西安的手里抢走,虽然是西安的象征,但却早已经成了独门独户的独立王国,不能算是西安这座城的有机组成部分,已经从西安人的日常生活中退出了。真正的西安人,恐怕一辈子也去不了几次这些地方。

Virl(2014-11-1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