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勇士——西安

家乡区县: 西安新城区

不必说蓝田的茅草房周公的礼乐,也不必说秦代的砖汉朝的瓦,更不必说唐时的诗歌多么令人难忘。3100年建城史,十三王朝古都;中国的地理中心,大地原点的所在。数字与位置,已勾勒出城市沉甸甸梗概。理解中国,西安无法回避。

说西安是中国文化真正的发祥地,这不为过。周礼秦制、儒学法术几乎全部诞生于西安,或者起源于西安。写这篇文章的人,换了古代,只是一个南蛮,游于主流社会之外,所谓化外之民,再被北方的大一统话语慢慢地化入。从西周至满清,所有统一中国的王朝,皆是将自己的命脉定在了北方。唐宋以降,中国的变革性元素几乎全部出于南方,也几乎全部领受否定命运。权力逻辑要求对挑战权力的一切利益要求予以剿灭,牢固维持权力实体的秩序和威严。“天不变道亦不变”。积重难返,这个词语可以如是解释。这积重,有超过一半沉在了西安。

历史是那样的沉重,人在其面前总如鸿毛,卑微无力。近代中国陷入惯性的泥淖,无法自拔,变革的因子被一个个无情扼杀,非船坚炮利不能动其。西安,更是沉积。直至历练人们熟知的种种痛楚变革,始开首小心嬗变。

由是,今天的西安,人们不会奇怪它深陷常态轨道之内,甚至将此作为理所当然,西安就是土、就是过气;相反,西安若是有出离常轨之举,锐意革新,倒是多多少少地显得奇怪。这是西安的命运吗?它曾经文化了整个中国,同时使这种文化成为所有中国人的命运,而今天,它正在担当这种命运带给它的所有。

千年而下,历史何其沉重,西安,或者,整个中国,步履蹒跚,陶然自得。我们有历史。西安众望所归理直气壮地成了历史文化旅游名城,将相才子,游人若织,历史如盛世华衣,有意无意间,却无人见其卑黯底层。“史官文化”中只有帝王风流,哪听得到民生的声音。在消费历史中,我们已经失去了历史,消费的其实只是现实,正如朱学勤所说的“残酷消费历史”。消费现实,这是一种“酷”,而被消费的现实同时被摧改,这是一种“残”;残酷消费,残酷的现代性游戏。消费主体与消费客体的荒谬置换,最后,人们消费的只是他们自己。

消费现实,抑或是消费历史,这里消费的表面指向都是死人,死掉了的中原汉人,其中绝大部分是汉族男人,由他们所构筑的有形无形遗存。当下西安自然是由生活在那里活性的人所组成,但几乎所有慕名而往西安的人,其矢的都是冲着那儿死者的遗存。说得刻薄点,即是发死人财。而这财富手段在西安的主要形式,即为陵墓。西安最吸引人的是兵马俑,而兵马俑正是秦始皇陵墓的一部分,还有茂陵、乾陵……西安有一个气势迫人的巨大陵墓群,以十一座皇帝坟墓为核心,仿佛军事上两列纵队对西安构成包抄:一边九座,在它北部的成国渠边,从西到东依次是武帝茂陵、成帝延陵、平帝康陵、元帝渭陵、哀帝义陵、惠帝安陵、高帝长陵、景帝阳陵,一边两座,在它东南方的白鹿原上,是文帝霸陵和宣帝杜陵;这座城市,也就宿命样地沉在了历史的主流轨道之中,也就成了摩罗所说的“墓都”,贾平凹惊动世人的“废都”。

沉重就是这样触目惊心浑然不觉地沉在了西安的城与人的心魂深处,其实何尝又不是沉在整个中国呢?避不了更忘不了。西安在它的常轨里沉缓行驶,沉醉历史,不明新路。西安当然可以为此自豪得其荫护,历史从来具有无与伦比的风质深量,无私成就后人。除了西安,还有几个城市能有这般风华沉淀,如果西安不为此自豪,不得其荫护,那才是暴殄天物。在平面化肤浅化的当下话语中,能珍视古旧深厚历史,自为难能。反讽亦难免,“翻身靠共产党,致富靠秦始皇”,有没有黑色幽默的味道?

城在轨道边缘以沉的姿态呈现。目前西安的发展向西,计划和咸阳形成一体化大都市,届时将远超盛唐长安城的规模。香港政务司司长曾荫权几个月前放言西安两年就能赶上香港,当然只是鼓励和期许。不过,西安的主题精神是传统的,要突破,只有全方位出轨,怀念一个旧的盛唐大都,还不如创造一个新的西部龙头。被现代性渗透的中国城市,每天都在出轨,只要出的有理,拍掌的绝对比拍砖的多,在这样的背景下,西安的出轨足以言勇,是个三秦勇士!

Virl(2014-11-1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