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州历史

家乡区县: 廊坊霸州市

商周时期霸州即有人居住,战国时期为燕赵所属。秦王政二十一年(公元前226年)隶属广阳郡。西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曾置益昌县,景帝六年(公元 前151年)为平曲侯国地。唐朝前未独立建置。后周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建置为霸州。宋代属河北路、领文安、大城二县。金大定二十九年属中都路并置益 津县,时霸州辖益津、文安、大城、信安四县。清初由直隶州降为散州。至此,霸州为直隶州历时769年。民国二年改霸州为霸县,属京兆特别区。民国十七年改 为河北省属县。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曾一度分属三、四联合县。解放后,曾隶属天津专区。1974年1月隶属廊坊地区,1988年11月廊坊地区改为廊坊 市,霸州为廊坊市属县。1990年经国务院批准建为省辖县级市,属廊坊市代管。

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即辽穆宗应历九年四月,世宗柴荣驾车至沧州,率诸军北征。派鄜州节度使田景咸、前凤翔节度使王晏为前部, 世宗乘舟自沧州督师北上,至益津关,辽守将络延晖举城投降,以益津关置霸州,令韩令坤为霸州都部署,率兵把守。并昭发滨、棣二州民夫筑霸州城。
同年五月,收复淤口关(今信安镇)置淤口寨。
建隆四年,辽穆宗应历十三年(963年),宋在益津关筑起城墙,霸州城成为边关重镇。辽命南京留守高勲统军使崔延勲进兵攻打,霸州城未攻破。
辽穆宗应历十七年(967年)二月,高勲上奏攻打益津关,请以偏师攻打之,未果。
辽圣宗统和元年,即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年)正月,涿州刺史安吉奏宋筑城,辽廷下诏河北留守于越休哥进攻,英勇奋战,立下战功。
辽圣宗统和十九年(1001年)十一月,宋军出淤口关、益津关,被来侵之敌侦侯谋洼虞人招古击败。
宋靖康元年,金天会四年(1126年),金将高彪再随宗望伐宋,破敌于霸州。
金宣宗贞佑元年(1213年),元将史天祥攻取霸州、文安、大城等20余县,辽中都戒严。
金贞佑三年(1216年)三月,御史中丞李英运粮大名以救中都,在霸州遇到蒙古兵,兵败粮失。
金兴定元年(1217年)夏,元察罕破金监军瓜尔佳于霸州。
金元光元年(1222年)移刺众家奴以河间州县不能守,移屯信安。因信安地理位置重要,信安改为镇安府。是岁,众家奴与张甫合兵收复河间府及安、蠡、献三 州。同年,众家奴与张甫同保镇安,各挡一面,别遣总领孙汝楫、杨寿,提控袁德、李成分保外垣,全镇安定。
金末,张仁义徒家益都,元太宗下山东,仁义到达信安时,信安为金把守。金主将知道张仁义勇而有谋,虽守信安逾十年,终因不能继续镇守,举兵撤离,移至霸州 城内。
杨格济格,宝坻人。睿宗命其从额斯伦攻打信安。当时,信安城四面阻水,其帅张进久不降,格济格处于进不能进退不能退,内无兵外无援的状态,后兵败投降。
元,郑甫,枣强人。元兵南下,随其兄郑义攻打信安,攻下。郑义荣立战功,被升迁为龙虎上将军。郑甫被授于枣强簿,进县丞。
元总管王仲仁随从奇渥氏攻击信安,立下功勋,授左监军。
明英宗正德十四年(1449年),额森擁上皇西去,余寇分掠北京周围州县,朝廷下诏孙镗将众寇追击到霸州。
明武宗正德初年(1506年—),固安、永清、霸州、文安等地农民聚众劫富济贫,声势浩大,被官府称之为响马盗。
明崇祯十五年(1643年)十一月,清兵入寨,闺月入霸州,兵备副使赵辉,知州丁师羲,邑绅李时 被杀死。
清顺治五年(1648年),霸州一带部分农民聚义反清。清朝廷命梅勒章京、罗壁镇压。是年,东淀一带部分农民又蜂涌而起,派总兵鲁国男将农民义军击败。

清同治六年(1867年),来自静海、盐山的盐贩和山东冠县到直隶佃田种瓜的农民,聚众千余人,联合起义,以掠夺富户银两马匹为 主,被诬称为“马贼”、“枭匪”。后进入霸州境内,知州宋维光、郡绅崔吉人、杨锡忠等,率乡勇迎战于两间房,起义军失败,退出霸州境。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冬,义和团传入冯村,次年正月传入岔河集,很快传遍霸州全境。五月初四,义和团集中到善来营,杀教民数家,弃尸河中。二十三 日,保定武卫军统领杨慕时、邢长春率马步三营奉命赴天津,由雄县入霸州境,晚宿南关。次日十一时,义和团齐集南门外,与保定武卫军激战一小时,团民死27 人,伤数人。闺八月初十,清廷密旨剿团,先后捕杀义和团头领十余人。
1900年,扬芬港成立义和团,与静海县王口为一个团,大师兄姓王,来扬芬港 督导,同年夏,静海县的义和团,从子牙河由上而下,用木船装着义和团攻打天津,扬芬港义和团也参加了这次战斗,由大头领(大师兄)曹福田带领汇合天津义和 团攻入紫竹林,后占领了老龙头火车站,后失利撤回。天主教徒在洋人的指使下,到处捉拿义和团,大部分义和团团员跑到东北躲藏,风头过后,义和团返回乡里, 继续坚持斗争。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9月,八国联军中的法国侵略者,从天津出发进攻胜芳,胜芳义和团以观音泷殿会主事翟文升为首领,联合各拳场团友数百人,集合于 河北八神庙,各自占据有利地形奋起抵抗入侵法寇。由于侵略者使用的是洋枪洋炮,义和团使用的是大刀长矛,战斗不到两个小时,义和团伤亡近百人。侵略者放火 烧毁了胜芳义和团练拳场地“八神庙”,占领了胜芳。法国侵略军在胜芳占据一年, 1901年9月从胜芳撤走。
光绪二十七年(1911年),大城县辛章、静海县扬芬港、台头等地义和团坚持在霸县东南部活动,新、霸乡勇会剿之,未胜。后被准军打败,东南部的义和团也 相继宣告失败。
民国11年(1922年),直奉战争爆发,直军驻北关一带,奉军驻信安,双方战于城东,交战一日,奉军东撤。张学良的第二梯队司令部设在信安镇的唐家铺, 主攻地区为直军占据的田家口、胜芳一线。
直奉两军相接,骑兵先在煎茶铺接火。不久,吴佩孚的大队人马接踵而至,战斗异常激烈,奉军数名团、营长负伤。由于奉军的炮火优于直军,直军的伤亡也相当严 重。此时,奉军第三旅在右翼,第八旅在左翼,第四旅断后,对直军呈包围态势。
殊料,直军骑兵突袭张学良设在唐家铺的梯队司令部,情形极其危急,张 学良亲自站在司令部房顶上指挥不足二百人的卫队和幕僚迎击直军。直军被击退以后,张学良料定直军不会善罢甘休,乘夜色将两个旅埋伏在胜芳和崔庄子一带。
五月三日拂晓,直军果然由胜芳突进,张部伏兵发起攻击,将直军拦腰截断,吴部惊恐万状,阵脚大乱。四日晨,奉军乘胜攻占了胜芳和崔庄子。奉军掳获直军大炮 及弹药一批,王承斌的第二十三师已溃不成军。
正当直奉两军杀得昏天黑地之际,五月五日,大总统徐世昌呼吁双方罢战,并下令:“奉军即日退往关外,直军退回原地,双方均应静候中央命令解决”。至此,双 方罢战。

歆歆(2014-11-1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