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經濟特區之一,廣東省汕頭市曾經是人們關注的熱點:中國最大的玩具禮品生產基地,中國最大的針織內衣生產基地,中國最大的廢舊電器回收處理基地„„一連串頭銜顯示了汕頭工業的實力。記者近日來到汕頭,發現這裡仍然充滿活力。 沿著汕頭市海濱路前行,到處都是熱火朝天的建設場面。路面正在翻修拓寬,一輛輛工程車忙碌穿梭。在路邊,一個個碼頭正在改造建設。當地同志告訴記者,汕頭這些年變化大,今年就有“五個一批”的變化: 一批重點項目的規劃建設加快推進:汕頭有史以來投資最大的華能汕頭海門電廠1、2號機組項目可望於2008年底提前建成投產﹔南澳跨海大橋、引韓供水、跨海電纜等“三大跨海工程”明年上半年將動工﹔廣澳港區一期工程兩個5萬噸級碼頭水工結構也已基本竣工。一批招商引資項目簽約、開工、投產:與深圳合作建設的珠三角共建產業園區已經簽約﹔國美電器集團、深圳大中華國際集團等正加快投資步伐。一批市政工程相繼動工:中山東路、海濱中路、機場路等一批城市主干道、主出入口改造項目和市政道路連接段,已相繼開工建設。一批沉寂多年的項目被激活:韓國SK集團成功收購了汕頭海洋第一聚苯樹脂有限公司,預計今年銷售額將超過15億元﹔粵東規模最大的油脂生產企業———中星油脂公司,已被重組為華美油脂公司,即將重新投入生產。一批社會管理重點工作全面推進:汕頭市行政服務中心正式投入運作,首批30個市直單位207個審批項目進駐中心,所有行政審批部門服務窗口集中到一幢大樓“一站式”辦公,行政服務提速,發展環境逐步優化。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這樣一組數字:2006年汕頭港貨物吞吐量首次突破2000萬噸,汕頭正力爭通過10年努力,實現建成億噸大港的目標﹔目前,汕頭市擁有中國名牌產品10個、國家免檢產品26個、中國馳名商標10件﹔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完成GDP620億元,增長12.2%,預計全年將超過800億元﹔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達30.42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1.2%,預計全年超過40億元。 今年5月召開的廣東省第十次黨代會明確提出,要加快發展以汕頭為中心的粵東城鎮群,形成沿海經濟新的增長帶。 建設粵東城鎮群中心從何處入手?“汕頭當年創辦經濟特區,靠的就是解放思想,當前汕頭要加快發展,也必須以思想解放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汕頭市委書記黃志光告訴記者,汕頭市委、市政府已定出規劃:建設三大經濟帶,構建發展新格局。 “三大經濟帶”分別為東部城市經濟帶、工業經濟帶和生態經濟帶。東部城市經濟帶位於城市新東區沿海,結合城市防災減災工程,建設防洪大堤,整個工程將規劃填海24.87平方公裡﹔位於市區西南方向的工業經濟帶,規劃控制面積118平方公裡,其中可用於工業建設的用地約42平方公裡﹔與市區隔海灣相望並向西北延伸的生態經濟帶將重點發展生態效益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科教園區、都市生態旅游和生態城鎮,規劃控制面積約220平方公裡。 記者了解到,汕頭“三大經濟帶”目前正從藍圖走向現實:今年9月,《韓江河口整治規劃》已經廣東省政府同意、省發改委批准。東部城市經濟帶將以河口整治、海堤建設為切入點,率先啟動新津河口片區,今年底將完成前期工作和招投標工作,明年初局部開工建設。 汕頭還制定了《汕頭市“十年大發展”戰略規劃綱要》,明確了3個階段性目標:三年打基礎、五年大變化、十年大發展。“三年打基礎”,就是從2007年到2009年,重點打好基礎設施、產業發展和社會環境三大基礎,做好三大經濟帶的規劃建設﹔“五年大變化”,就是到2011年,全市生產總值達到1400億元以上﹔“十年大發展”,就是爭取到2016年全市生產總值達到3000億元以上,成為聚集輻射功能強大的粵東城鎮群中心。 為實現這一規劃,汕頭市將加快構筑四個區域中心:打造東南沿海現代化深水大港,加快構筑區域交通航運中心﹔致力引進臨港戰略性產業,加快構筑區域新型工業中心﹔致力提升資本集聚和服務輻射能力,加快構筑區域綜合服務中心﹔致力打造創新型城市,加快構筑區域科教文化中心。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
”支持吧!
已获得0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