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濂(1310~1381 )字景濂,金华潜溪人,移居浦江青 萝山。少师闻人梦吉,后从吴莱、柳贯、黄谐游。勤奋好学, 家贫无从致书,每借抄于藏家。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 屈伸,弗之怠。”“当余之从师也,负筐曳展,行深山巨谷 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辙裂而不知。”及博极群 书、道德文章,为当世师表。元末,荐授翰林院编修,以亲老固辞,避人龙门山著书。 明太祖攻取要州,聘为五经师、任江南儒学提举,授太 子经。洪武二年(1369),任《元史》总裁。书成后,升任 翰林学士。常随待明大祖,曾向太祖建议:“得天下以人心 为本,人心不固,虽金帛充初,将焉用之?”太祖深纳其言。
太祖问以帝王之学,对道:“人主诚以礼义治心,则邪说不入;以学校治民,则祸乱不兴,刑罚非所先也。”太祖乃征召四方文士,挑选年少俊异者,使入文华殿从宋濂授业。刑部主事茹太责上书言事,文长万余言,太祖阅未竟,甚怒,朝官指茹不敬,杖于庭,独宋濂奏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潞,恶可深罪?”太祖悟,复阅太素书,多有可取之处,道:“非宋濂,不误鼎言者那?”明太祖称他为“开国文臣之首”,明初浩制朝议,多出其手笔;礼乐制作,多经其裁定。他谦抑下士,奖掖后进,当时文士,多出其门下,开明代文学之风。洪武十年,致仕归,闭户著书。十三年因长孙宋慎坐胡推庸党而受株连,被滴茂州,至菱门得病卒。正德中追溢文宪,并在金华八咏门外立柯祭把。浦江也有宋太史柯。 宋濂为文强调明道致用,宗经师古,力主义理、事功、文辞三者统一。尤长散文,纪传如《秦士录》、《王冕传》、《李疑传》,均能抓住细节,突出性格,渲染无多,感染却深;写景如《桃花涧修契诗序》、《环翠亭记》,简洁清秀,迈似欧阳修。著作计有《孝经新说》、《周礼集说》、《龙门子》、《潜溪集》、《萝山集》、《浦阳人物记》、《翰苑集》、《芝园集》等。后合刻为《宋学士全集》七十五卷。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
”支持吧!
已获得0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