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者的自我教育

家乡区县: 梅州市五华县

十几年前,我去英国爱默生学院学习华德福教育,给那所坐落在伦敦南部安静的小镇的小小的学院带来一些热闹。我不经意地成为中国第一人接受华德福教育,也是那所学院35年来第一次接受来自大陆的学生,他们把我当作稀有动物来保护,同时也给华德福教育在中国的发展埋下了一个种子,写下了历史的第一页。我离开英国之后,李则武老师紧跟着我的脚步声去了英国,英国爱默生学院学习。因此,我被认为最适合给李泽武老师的书《我在英格兰读师范》写些什么不过了,我也只好自不量力了。其实,我也曾经希望把我在英国爱默生学院学习的体验写出来跟大家分享,现在,李则武已经把他的体验写出来了,也就算写出了我的心声,我可以不读该书都能猜到它的内容。

寻求个性化教育的人也许已经对华德福教育略有了解,也许看过我的书《迈向个性的教育》(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很多人都能认同我在书中介绍的华德福的教育理念以及教育模式。在讨论和分享的过程中,人们都说这种教育跟蒙特梭利教育或某某教育,中国传统教育,甚至,跟他们所思考或进行实验中的教育模式很相似。我认为这些看法也只能说对了小部分。华德福教育是一个非常完整的独立教育体系,它的理念包含着方方面面。华德福教育的实践中,从表面看确实体现出一些跟其它教育模式的相似的地方,也许是互相学习的结果。但是,我可以提出华德福教育中几个最具特色的地方供大家比较。

在华德福教育的教师培训中,有一门课叫自我发展( Self-development )。这门课完全取决于个人,如何发展自我在书本上是找不到标准答案的,只能在具体的工作和生活中去感悟、自律和自我完善,认识老师和学生建立起来的精神层次的关系,只有建立这样的关系老师才有可能真正地了解学生的本质,以及跟学生进行心灵沟通。教学和处理孩子的问题就是老师发展自己的载体,老师把学生的成长和问题带进自己本能的生活中去,学生的成长过程就成老师帮助自己实现内的成长和完善的过程。没有任何一本字典能给老师这种活的知识,只能渗透到可塑性的行为和活动中去了解。

另一位在英国爱默生学院学习和吴蓓老师,她也写了一个书《英格兰的落叶》(三联出版社出版),书中有可以看得到华德福教师的个人成长历程。这三本书里都体现出一个教育者,应该如何成长。在英国爱默生学院的学习和生活中,从教师的身上,我能看到“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真正含义,因为我们老师的个人精神魅力,感染着每一位学生的奋斗和努力。每位学生都能从教师那里获益匪浅,同时,也使我深深意识到为人师表意味着什么。

李泽武老师用《在英格兰读师范》来做书名,已经突出了留学的特殊性,他出国留学不是去学那些热门的管理、电脑、经济或会计等专业,而是去学习当教师。中国的师范教育实际上是在训练一批教师匠,为人师表很多时候只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已。当然,我不否认中国的教师中也有真正能为人师表的老师,那可能是个人的造化,而不是师范教育的结果。英国爱默生学院的学习的课程不是堆积一些将来可以在教室里使用,而是让未来的教师自己创造。

《在英格兰读师范》中有一节写到做木工
“谁会想到我在英格兰留学做木工活。任务一个,最后一期利用 7 周每周一下午的一节木工课做一个木勺。(地点是在以前我实习的 Michael Hall 学校)。第一次上课是一个阴雨菲菲的下午,老师是该校的木工老师,这里的木工房工具非常齐备。这个木工老师大家彼此都比较熟悉,他让大家选择做木碗或是木勺,我选择了后者。他首先介绍不同的木质,然后拿出学生的作品让我们观摩。有的学生的作品就是艺术品,漂亮的线条,精细的做工,光亮的纹理,赏心悦目。望着发到手中的一大块木头,如何把它变成一把木勺,我没有一点概念。于是老师手把手地指点我,先用铅笔在木头上勾形,然后用凿子打掉多余的木头,再用木刀创出雏形,一步一步,全班男女老幼都挥舞着木锤,用手用心一刀一刀地刻画着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平时长时间的学习、思考,动手的时候比较少,现在甩开膀子地向着夯硬的木头前进。浑身用力,身上出汗,但两节课下来人感到非常轻爽。在一刀一划的专注中把许多事情都抛在一旁,给身心一个不错的调整和休息,我想这就是平衡和全面发展。经过数周的努力,我的饭勺做成功了,望着饭勺边缘的流畅的弧线,心中有收获的喜悦。手工做一个东西和机器做一个东西感觉完全不一样,它融进你的智慧、情感、体力、审美、个性,通过我自己的体验,这种对作品的亲近感,对物的认同感更是教义之外的教义。”

华德福教育的教师培训目的达到了,因为他们不上是授之于鱼而是授之于渔。我记得刚到英国爱默生学院不久,学校安排志愿者到农场去体验农场生活。华德福教育非常重视农农业和园艺,学校开设了农业和农艺专业课。为了实践史代纳提出的自然活力农耕并结合教学,学校买下了这个农场。这个农场生产的自然环保农产品,低价供应给学校的师生和社区支持自然活力农耕的人士,同时,农场也是一个教育基地。我一起跟着拖拉机在地里捡洋葱,如果我的父母知道,今天来这里捡洋葱,肯定会说我神经病,他们肯定无法理解到田里捡洋葱也是我留洋的课程。他们做梦都不敢梦那个‘农'字,而我也是为了脱离‘农'字而拼命上大学,结果到英国之后又回到农地里去。我在猜想也许是西方人离开田地太久了,现在他们需要回到田地里去才能感觉到生活的真实性。后来,通过学习华德福教育而发现;农业是人类在地球中的基本生活活动,通过农业和劳作,学习和体验植物、动物、季节、气候、星象、宇宙的奥秘。华德福教育用直接参与农耕的方式来加强孩子对自然的认识,学习动植物的科学知识。教育孩子们用特别方式对待树木、动物、河流、蝴蝶等一切自然的东西,就像我们小心对待朋友那样来热爱自然,热爱动物、树林、花草和昆虫等。当这种爱的增强并最终植根于人类之中,就会形成一种相互同情相互依赖的情感和责任感。基于这种情感和责任感的支配,学生才会对工作,对自然,对人类本身赋予自然之爱和积极关怀,也只有跟自然融合为一体,人才学会尊重和珍惜自己以及他人的生命,这样才能找到生命存在的意义。

大部分人从学校出来进入社会之后,为了生计而耗尽了所有的生命,彻底忘记了生活,忘记了自我。如果人不清楚你自己是‘谁',从何处来?往何处去?要做什么?该做什么?认识人是什么?人的生活价值何在?人与人之间,人与世界万物之间是何种关系?你在社会和群体中扮演什么角色?也许找不到隐藏在每个人灵魂深处的那个‘自我',也许永远都不能迈进生活,通俗一点是“生活找不到北”。华德福教师培训的首要任务是让未来的老师自己先找到“北”,英国爱默生学院的很多课程和课程的实施方式,其目的就是让未来的老师学习找到自己,和自己的方向。只有老师自己有这种体验,才能帮助他(她)的学生去寻找,在华德福高中阶段就显得非常重要。

华德福教育不仅仅是学习科学知识和掌握技能,还必须学习人文知识和培养德性,用艺术和文学、科学来陶冶精神,进行个性塑造,从中中就包含了思想品德教育,因此,华德福教育思想品德教育课程。这些课程对教师培训来说称为自我成长,德福的特色之一这种没有教条的思想品德教育。在道德崩溃的社会里,目前思想品德教育找不到“北”,教育者是否认识到教条和说教的苍白无力呢?

李憨聪(2014-11-2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