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多世纪以来,我校师生发扬客家人爱国爱民重文惜礼的优良传统,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优秀学子。学校曾是五华党组织的策源地,周恩来、廖仲凯在东征时期曾率军驻扎我校。解放后,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名校输送了一批批人才,诸如古可、陈国凯、陈任招,宋一秀,还有、张耀中、刘均谦、曾志权、胡丽群、李远林、冯朝阳……人才辈出,誉饮五洲。
特别是九十年代以来,在各级党政和教育行政部门的正确引导下,学校党、团组织通力协作,全校师生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构建人性化和制度化管理体制。全面推行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力求全面发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才观,落实思想育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服务育人。学校有一个廉洁奉公、团结务实、民主办校的领导班子和一支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师德高尚,师业精良,师风清正,开拓进取的教师群体。校园内呈现生机勃勃的新气象。
近年来学校效益显著,“创办特色,全方位育人”誉及梅州。九二年至九五年连续四次在梅州市教育工作会议上作办学经验交流。我们坚持“抓三年,三年抓”的办学举措,确保“低进多出,低进高出”,实现了良好的办学效益。九六、九七、二000年三次获五华县高考“状元”殊荣。二000年冯朝阳同学考入了清华大学,打破了五华二十年有纪录。多年来,学生德育考核优良率达90%以上,合格率达99%以上,各科会考优良率达到县下达的管理目标,合格率达98%以上,高中体育合格率达95%。高考年年超历史,年年超额完成县管理目标,连续获县教育基金会大奖,五华县高考优胜奖。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
”支持吧!
已获得0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