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堂中学成立于1958年,旧校占地面积6000余平方米。1986年3月,中堂镇政府动工兴建新校园。至2006年11月,学校占地总面积50652平方米,建筑面积36624平方米,教学区内设施齐全、设备先进。目前,该校共有4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200多名,学校在职教师132名。中堂中学位于东莞水乡、素有“龙舟之乡”的中堂镇镇中心,学校环境优美,周围环境为学校开展生物、地理等学科的科普工作提供了良好的资源条件。
时间定格在1958年3月。这年,东莞县教育局与中堂公社联合筹建中堂中学,校址在中堂墟西北面广虎公路旁坟头荒地上。首期工程主要是一座平房式的校舍(两个教室及中间一个教导处)、一个操场和一间厨房,1958年夏完工。该年9月1日中堂中学正式开学,招收初一新生两个班共110人,教师3人,结束了中堂没有中学的历史。其后连续扩建和招生,1961年,中堂中学首届学生95人毕业,同年建成了占地6000平方米的初具规模的校园。
回忆校史,今年71岁的伍胜华最有发言权。他是中堂中学的老校长。他说,学校创办之初办学条件非常艰苦,学生吃饭、睡觉、学习都在教室里,晚上睡觉时就打地铺,没有蚊帐可以挂。
俗话说: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即便环境困顿,学校却茁壮成长。中堂中学开办后,招生范围覆盖中堂和望牛墩两公社。除了规模逐年扩大外,教学也不乏亮点。1963年,中堂中学的美术老师和部分学生动手绘制雷锋事迹的宣传画,雷锋很快成了广大青少年的学习楷模。1963年秋季,中堂中学初一级新生开设外语课———俄语。
中堂中学成立于1958年,1968年起增办高中班,成为一所完全中学。2002年8月,因全镇教育布局调整,高中部并入原群英学校(现为东莞市第四高中)。旧校占地面积6000余平方米。1986年3月,中堂镇政府动工兴建中堂中学新校园。1958年,中堂中学象一棵充满生命力的幼苗破土而出,揭开了培育英才的历史篇章。从起步的筚路褴缕、奋进的战斗号角、发展的高瞻远瞩、腾飞的雄心斗志,到现在的精英辈出,五十年斗转星移,五十年风雨兼程,五十年历经沧桑——五十年,是中堂中学的一部艰苦奋斗的创业史;五十年,是中堂中学一部团结拼搏的开拓史;五十年,是中堂中学一部辉煌成就的发展史。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
”支持吧!
已获得0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