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阅方志史书,发现汕尾的海防炮台除坎下城外,几乎都是建于清代,从中可以看出,明代碣石虽设卫城,但还相对处于冷兵器时代。清代之所以建起较多的海防炮台,是因为在清朝初年相当长的时间里,汕尾地区成了盘踞在台湾的南明小朝廷与清廷角逐的势力范围,形势多有反复,加之倭寇加剧,为了将敌对势力扼于海上,清朝政府不得不大量修筑炮台。 清之炮台,以长沙炮台、遮浪炮台和浅澳炮台最为重要。这些炮台均处于出海口,地处要冲,扼海上交通要道,或为县城之门户,或是卫所之屏障,具有能独立作战和长期坚守的能力。 长沙炮台位于城区马宫镇长沙海口处,东0.5公里为长沙村,西北临长沙湾,西侧约2公里是大金笼山,为丽江出海口处,水路直通海丰县城,地处海防军事要冲,炮台扼险而守,视野宽阔,威镇长沙海口,是古代重要的军事关卡。清嘉庆九年(1804年),海丰县令张瑞瑛把原在长沙村北侧的炮台迁至长沙海口,建成长沙炮台。 该炮台平面成椭圆形,配置海防火炮10门。东西长50米,增北宽40米,面积2000平方米,依山临海而建。墙高5.2米,均用不规则花岗岩石块砌筑。南侧山坡高处建瞭望哨房一座,山坡东西两侧各建一座营房。东墙设有门,门顶石匾额刻“镇海”二个大字。沿内墙边有一通道。现已被城区政府颁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鲜为人知的是在长沙湾出海口浪清村附近的水域下,还有一段用于拦阻海上贼船进入浪清的蚝石拦,为蚝石和乱石块堆放而成,长约500米,平时隐没海面之下。据载,该石拦建于清嘉庆年间,由当时的两广总督那彦成批准所设。现存有残迹。
新观点新文章求顶,
http://wm23.cn/zoew0924
博客互粉,http://blog.sina.com.cn/justzoew0924
梧桐子:http://www.wutongzi.com/uc/30524732.html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
”支持吧!
已获得0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