鲘门炮台位于海丰县后门镇西面海边,可瞭望鲘门港全部海面。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道光十四年(1834年)绅士林光佩重修。炮台四面周长119米,墙高4.5米。原设营房13间,海防火炮7门。这是为防倭寇洋匪抢掠而建。清咸丰年间,曾为农民起义军占领。炮台的东南和西北二面墙体保存较好,西南面临海,海潮常年冲刷,墙体已倒塌,东北面部分墙体和营房倒塌。 烟 墩 古代战争的敌情警报,均利用地形地物构筑烟墩,派兵驻守,守兵昼夜瞭望,寇至夜则举火,昼则举炮为信。墩台相望,首发尾应,逐台传递警报。汕尾境内的烟墩,年代古远均不可考。明清的烟墩,沿惠潮官道两侧而设。明末清初,东南沿海人民不断起义,战火频仍,加之倭寇不断临境袭扰,因此,清政府在卫所、城堡之间的交通要道的沿途山顶或沿海半岛上,择居高临下、视野开阔的高地山峦设立烟墩。有石筑、砖筑、土筑多种,均为四方形。烟墩薪粮充足,置弩于上,凿井于旁,以严守备。
新观点新文章求顶,
http://wm23.cn/zoew0924
博客互粉,http://blog.sina.com.cn/justzoew0924
梧桐子:http://www.wutongzi.com/uc/30524732.html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
”支持吧!
已获得0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