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用语何必一刀切下去?

家乡区县: 石家庄市新华区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出相关通知,要求各类广播电视节目和广告应严格按照规范写法和标准含义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字、词、短语、成语等,不得随意更换文字、变动结构或曲解内涵,不得在成语中随意插入网络语言或外国语言文字,不得使用或介绍根据网络语言、仿照成语形式生造的词语,如“十动然拒”“人艰不拆”等等。

  此外,在电视上也看到过很多修改短语、成语的案例,但以后这些都不可以了。广电总局称:这些做法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广播电视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基本要求,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相违背,对社会公众尤其是未成年人会产生误导,必须坚决予以纠正。

  不知道广电总局的这种禁令是不是也会波及到户外广告市场、楼宇广告市场等等?此外,广电总局还要求,加强对主持人、嘉宾及其他节目参与人员规范使用通用语言文字的提示引导,对于不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内容一律不得播出。不知道会不会加大对娱乐节目的监管和审核力度?不知道会不会影响到这些节目的趣味性和灵动性?

  有专家也表示,“广告算是艺术,在广告用语中使用一些同音异义的词应该是允许的。《通知》中以某广告将‘刻不容缓’改为‘咳不容缓’作为在广告中随意篡改、乱用成语的例子,这并不妥当,‘咳不容缓’从字面上就可以看出它想表示咳嗽了不要小看,需要马上去治好。大家都知道这不是成语,只是借用,并不是改变。”

  众所周知,语言是在不断流行转变的,在这个过程中会一直不断有新的东西补充进来,它一直在新陈代谢,没有生命力的就会被淘汰。不过如今到一刀切了。对于特别另类的网络语音退出电视屏幕或许是可以理解的,但一把刀把所有的“新词”都切掉了,是不是可取?

刘叶(2014-12-0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