蕉岭县地处广东省东北部、闽粤赣边陲,毗邻福建省武平、上杭两县。明崇祯六年(1633年)建县,始称镇平县,民国三年(1914年)易名蕉岭县。全县总面积960平方公里,为全国万分之一,总人口22.58万。
2014年3月份,这个月啦,蕉岭又多了一个称号--世界长寿之乡,这个称号是由国际自然医学会,世界长寿科学认证委员会确认的。不过,蕉岭本身就是长寿之乡。在2011年7月份,蕉岭县就被中国老年学学会授予了“中国长寿之乡”的称号,成为中国20个长寿之乡之一。申请“世界长寿之乡”是从去年的七月份开始的,由中国、美国等国家10多位知名医学和长寿学专家、学者组成的世界“长寿之乡”调查团,来到蕉岭进行了3天实地调查,为蕉岭申报“世界长寿之乡”认证。
中国长寿之乡
目前,蕉岭不足23万人口中,百岁老人有39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7/10万;80岁以上老人有6336人,占全县总人口的2.81%,均远超出“中国长寿之乡”百岁老人占总人口7/10万以上、80岁以上老人占1.4%以上标准。2011年7月被中国老年学会授予“中国长寿之乡”,成为全国20个“长寿之乡”之一。
山好水好人长寿。进入蕉岭,就是进入了一个绿色世界,到处是天然氧吧。蕉岭至今还有数万亩的原始次生润叶林和数以千计的古树、名树、参天大树,长潭有800多株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桫椤群落。蕉岭的森林覆盖率达78.98%,活立木蓄积量593万立方米,位居全省第三,全年空气质量良好率达100%,不愧为“全国文明生态县”、“全国绿化模范县”。
当前,蕉岭县正按照梅州市委、市政府创建广东梅州文化旅游特色区工作部署,发挥中国长寿之乡效应和山水人文优势,打响长寿文化品牌,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休闲养生等幸福导向型产业。专门邀请专家进行高起点规划,聘请中山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专家编制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及重点景区概念规划。
在旅游产业方面,发展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健康养生等“慢生活”产业;着力把镇山国家森林公园景区打造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积极寻求大集团整体投资开发长潭旅游区,全力打造“岭南日月潭”;抓好乡村休闲游景点建设,打造“赏绿色美景、观绿色农业、摘绿色水果、吃绿色蔬菜、购长寿特产”的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发挥抗日“三英杰”人文优势,促进客家文化、历史文物与旅游业的融合,抓好丘逢甲纪念园建设、罗福星故居修缮、谢晋元故居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工作;同时,抓好长潭旅游专线、长潭旅游区至平远五指石风景区旅游公路建设,加快蕉岭碧桂园星级酒店的规划建设,力促长潭旅游区星级酒店开发建设,推进集展览、会议、接待、演艺为一体的县游客中心的规划建设。此外,专门邀请专家进行高起点规划,对所有行政村村庄整治规划进行编制,抓好村庄美化、绿化和净化,统筹城乡,城乡互动,积极打造“城是宜居区,乡是生态园”,营造安定、舒适、和乐的人居环境。
在树立品牌、发展长寿产业方面,该县一方面大力发展长寿食品,围绕“中国长寿之乡”品牌,加强对冬笋、金桔、红菇、有机茶、有机米、有机蜂蜜等长寿食品的开发、包装和推介,让生态、有机、健康的蕉岭特色长寿食品名声鹊起。
全国重点台乡
自古以来,客家先民从中原辗转南迁,在此繁衍生息,又从此走向世界。如今,祖籍蕉岭的台湾同胞、海外侨胞、港澳同胞56万多人,其中台湾同胞46万多人,为蕉岭现有人口的两倍多。
蕉岭是全国重点台乡,在宝岛台湾,有很多祖籍蕉岭县的台胞。据台湾出版的《蕉岭乡亲入垦台湾概况》:清朝嘉庆以前入垦台湾的蕉岭客家人有戴、丘、何、利、吴等33姓、480多户,约占蕉岭原有姓氏的63%;而台湾曾作户籍调查显示,祖籍蕉岭的台胞有46万多人,是蕉岭现有人口的2倍多。
蕉岭人移民台湾,始于清康熙年间。“康熙初,内地流入台湾居住者,闽人谓之福佬,粤人谓之客人。客人者,嘉、平、镇三州邑之人也。”台湾的村落地名,至今与蕉岭保持着密切的渊源关系,如彰化县的镇平村、新竹县的新铺乡、桃源县的龙潭乡、台中县的神岗乡等,都与蕉岭原乡地名相同,见证人缘、血缘、地缘一脉相承的历史。
能力秀主页:http://abc.wm23.com/haiyanhuang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
”支持吧!
已获得0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