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甲路纸伞“甲天下”

家乡区县: 上饶信州区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
提起油纸伞,很多人都会想起戴望舒笔下的《雨巷》,美好而又朦胧,总有让人品不尽的韵味,油纸伞也由此增添了许多诗意,似乎如少女一般美丽多情,浸满了江南的味道。
江南的油纸伞以婺源甲路纸伞最负盛名,正所谓“景德镇的瓷器、甲路的伞、杭州的丝绸不用拣”,其地位可与景德镇瓷器、杭州丝绸相媲美。
从南宋流传至今
工艺精湛风格别致
甲路是婺源的一个自然村,因地处上至徽州、下达饶州的通衢要道,故名甲道,俗称甲路。
甲路传统制伞历史悠久,相传,咸淳五年(公元1269年),宋代丞相马廷鸾(甲路张氏女婿)逸居甲路时,从京城带来了一把纸伞,甲路人在此基础上不断改进工艺,其纸伞在技艺上更胜一筹,具有独特的风格。从此,甲路人世代相传制伞手艺,一直延续至今。
婺源文化馆馆长洪忠佩告诉记者,甲路纸伞以制作灵巧、工艺精湛、风格别致而著称,在康熙甲戌年(公元1694年)就已列入《婺源县志》“货属篇”,成为当地流传数百年的名牌产品。

曾与康熙皇帝结缘
“甲路伞甲天下”传开
关于甲路纸伞,还有一个流传甚广的传说,相传康熙皇帝都曾为其震惊。
康熙年间,婺源徽戏盛行。有一次,康熙皇帝微服私访江南,正赶上露天戏台上表演徽戏,不巧天下起雨,前排有人撑伞挡住了后排人的视线,性急的顽童就用石子击打。石子击中了雨伞,但是并没有将其打破,而是反弹出来,打破了旁边的一把雨伞。
康熙皇帝觉得奇怪,即刻叫人打听,发现完好无损的纸伞为甲路所产。从此,“甲路伞甲天下”便传开了。
一时间,甲路伞便随着徽商的足迹走遍了长江流域,后来,甚至漂洋过海,成了历史名伞。

民国时期极为兴盛
在国际产品博览会夺得金奖
记者了解到,清末甲路制伞艺人中以张龙盛最为出名,相传一直沿用的竹制伞键即由他发明。民国时期伞面画师张祖汉画技传神,形象逼真,民间以收藏其所画之伞为荣。
民国时期,甲路纸伞产量极大,当地制伞店铺多达36家。民国三十二年(公元1943年),产伞25.2万多把,畅销长江流域、全国各地及海外,其中外销达17.6万余把。
公元1936年,甲路纸伞在粤湘鄂赣四省特产联合展览会上展出,同年还被选入国际产品博览会并获得金奖;1943年又在江西省农工产品展览会上展出,深受国内外消费者青睐。

甲路纸伞传统制作技艺
入选省级非遗
发展至今,传统纸伞又有了新的活力,前不久,甲路纸伞传统制作技艺被收入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甲路村村民戴根盛成为甲路纸伞传统制作技艺的省级传承人。
据戴根盛介绍,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由于工业雨伞迅猛发展,甲路纸伞受到了极大冲击,由于做工较繁杂、价格相对较高,日益淡出市场。1990年,原来到处都有的纸伞作坊全部消失了,传统纸伞的制作技艺面临失传的危险。
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抢救文化遗产,当地人想尽各种方法,戴根盛回忆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看到杭州一家伞厂在电视里做工艺伞广告,他突然灵光一现:西湖白娘子传说盛行,到当地旅行的游客也一定喜欢传统的纸伞,为什么不加以生产销往浙江呢?
后来,当地组建了工厂,组织做纸伞的老艺人进行生产,并将其销往杭州,市场才又慢慢重新打开。根据市场需求,他们不断改进工艺,丰富产品种类,生意也越做越大,其产品在我国各大中旅游城市备受欢迎,还远销日本、新加坡及欧美等国家和地区。

三十道工序
“变”出精美纸伞
甲路纸伞古朴、轻巧,不仅可以遮雨,还成为了一种精美的工艺品。甲路纸伞以纸(绸)为面、竹为骨,绘以栩栩如生的花鸟、秀丽俊美的山水、惟妙惟肖的人物,小小的纸伞中融合了现代时尚创意和我国传统文化元素,令人爱不释手。
戴根盛告诉记者,甲路纸伞结构虽然看似简单,但要制作好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共需近30道工序,如削伞骨、锯葫芦、组合伞架、煮晒伞架、装伞键、裱皮纸、伞面题画、修卷伞页、漆桐油、穿饰线、套柄锤和结伞顶等。
制作纸伞的第一个步骤就是削竹做伞骨、伞柄等,再钻孔、拼架、穿线、串联伞柄和伞头,这样伞架就成型了。竹子需要事先浸泡一段时间,以减少糖分,确保竹制伞架经久耐用。由于竹子易遭虫蛀、易发生霉变,制作好的伞架需要经过严格的高温蒸煮后在太阳下暴晒。
在晒好的伞架上,工人先绕3~4圈边线,再用胶裱上五颜六色的棉纸或丝绸,做好伞面。伞面还需涂上桐油,桐油可在伞表面形成一种保护膜,具有防水、防腐的效果。
记者在当地走访后发现,制伞作坊中还有专业画师在伞面上绘画,为甲路纸伞进行最后的“美容”。在专业画师的笔下,清幽高洁的菊花、灵动活跃的山鸟、姿态优雅的仕女,一幅幅意境优美的国画跃然伞面之上,一把把精美的甲路纸伞由此诞生。

我的家乡:http://www.wutongzi.com/kan/jiangxi/shangrao_xinzhou.html
我的营销能力秀:http://abc.wm23.com/zzjmay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jonyzzj0508/home?wvr=5
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u/2617739655

zzjmay123(2014-04-2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