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耀,字照轩,清道光十四年(1834)生于普宁县城洪阳西村。出身行伍,咸丰年间,屡为清廷立战功,总督黄宗汉上奏赞他“谋勇冠军”,余功升为都司,朝廷赐号“展勇巴图鲁”,赏戴花翎。后提升副将,总兵,累官至提督。因骁勇善战,被《清史稿》誉为“谋勇将军”,并被清廷赐号“展勇巴图鲁”,晋参将。“巴图鲁”的满语是baturu,直译即“勇”,转义“勇将”,意译也可为“英雄”。
方耀一生的主要建树有以下四方面:
一是清乡办积案,维护社会治安。方耀任潮州总兵期间,采取了一些强有力的措施,对历年来杀人越货,抗官杀吏的盗寇和土豪进行坚决镇压,“方大人办清乡”中的一系列清乡办积案重树地方政权的威望,起到了安定社会秩序的作用。他推行的“选举清乡法”也为社会治安的稳定发挥的重要作用。尽管某些人认为方耀在清乡过程中“滥杀无辜”,但从特定的历史阶段看,这对维护当时社会安定的功绩是不容抹杀的,也是为当时的民众所称颂的。
二是建校兴教,助学育才。 同治七年(1868)方耀调任潮州总兵之后,由他督建督修的书院几十所,乡校和私塾上百所,建校资金来源主要有由方耀拨款、乡绅捐资或集资等。著名的广东金山中学前身为潮州“金山书院” (原址在潮州市城北金山顶),即为方耀于1877年(清光绪三年)参与创建。金山书院在方耀的管理下,成为当时潮汕历史最久、规模最大、设备最优、校产最多、藏书最丰、师资最强的学校,民间誉为“岭东最高学府”。
三是兴修水利,围海造田,发展经济。据《潮州志》所记述,清朝268年间,潮州重大建设共12件,而方耀任潮州总兵9年间便为潮州办了其中4件,即浚韩江水道、筑丰顺白流沙溪、修潮州府南堤、建汕头崎碌炮台,占全部建设项目的三分之一。在围海造田上,他从农民吸取围垦滩坦的经验,用“军屯”名义调遣驻军开赴海滨,并招募邻近各地乡民参加,进行了大规模围垦。仅在潮阳河溪、揭阳地美都,就围垦了近万亩。地美都邹堂前所围1500亩田园,还形成了一个颇具规模的新村,方耀亲自命其名曰广裕村(即今之光裕村)。他还督挖了一条30多公里长的引水河,从鮀江都的鮀济河引来韩江淡水,解决了围垦地的淡化问题。
四是建设海防,抵抗外侮。方耀主持修建的崎碌炮台始建于清代同治十三年,光绪五年竣工(即1874-1879年),历时五年,耗资八万银元,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它位于旧汕头的东南角,为环圆形城堡建筑,与隔岸苏安山上的炮台相呼应,扼住汕头海湾出入口,地理位置十分险要,是清代粤东地区的主要海防建筑。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
”支持吧!
已获得0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