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市新会第一中学

家乡区县: 江门市新会区

新中国成立后,新会一中历经时代风雨洗礼,教育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1958年被定为佛山地区重点中学,1960年被定为广东省重点中学,1978年再度由省政府定为县市重点中学。改革开放以来,学校持续发展,蒸蒸日上,1994年,被评为首批广东省一级学校,又先后获得“广东省文明单位”、“广东省先进集体”等光荣称号。2007年11月,新会一中顺利通过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验收,成为我省首批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新会一中已成为享誉五邑、全省知名的学校。 兴学育才 不拘一格 一个多世纪以来,在源远流长的冈州文化滋养下,新会一中栉风沐雨、自强不息,虽三迁其址、十一次易名,爱校报国、兴学育才之风仍代代相传。 “母校由首任校长谭镳执掌以来,校规严格,请的教师多是留过洋的人才或香港留学生。我读二、三年级时的第二任校长谈海,就是日本留学回来的。”于1924年考入当时新会县立初级中学、迄今仍健在的新会一中校友余雅望回忆说,由于注重师资、尊师重教,新会一中在建校初期就有良好的起步基础。如在1921年间,曾聘请留日归来的理化生物教师林卓南。林老师讲课时,常常引入唯物史观学说,结合学科讲解,使学生获得新思想、新观点。 从人力、物力上来说,新会一直是新会的最高学府。“南华诸县新会为名城,新会诸校我校高程。”这是抗战前新会一中校歌开头的两句歌词,由此也可看出当时新会一中人的自豪之情。知情校友说,在抗战前,新会一中在教学中,不但注重文化知识的培育,也十分注重学生的实践活动。1935年秋入读新会一中的黎永泉在《会城沦陷前夕的新会一中》一文中回忆说,当时校内有所谓“童子军”组织,培养学生“智”、“仁”、“勇”的品格,有急救护理、野外生活、打绳结等各方面的学习。有一次,学校还组织学生到江门篁庄野餐露营,晚上有篝火晚会及劫营、守营等实地训练活动,有声有色。此外,每天下午放学前的最后一节课为课外活动,举办球类、田径、歌咏、猜谜、故事等文体活动。在每天中午贴出一张表格,任人自由填报,届时有专门教师负责支持活动。 新会作家明明是新会一中当年的“七三届”。他回忆说,“七三届”处在“文革”后期,学校(当时叫会城中学)已逐渐回复正常教学秩序,因为没有高考任务,学习并不紧张,作业基本可在学校里完成,所以不少学生从来不用把书包背回家中或者说是根本没有书包。正由于课业轻松,学生有大量课余时间,可随心所欲地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说起来,‘七三届’并没有培养出多少大官员、大老板,却培养出了好几个文学艺术爱好者。”明明说,当时这一届有一群爱画画的同学,形成了一个沙龙式的小圈子,如甄锦标、吴明耀、陈向京、杨小明、李卓见和他自己等。这些人后来均在文艺领域成就了一番事业。

网络营销能力秀个人主页:http://wm23.cn/qq1148909968

梧桐子主页:http://www.wutongzi.com/uc/44326619.html

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897542311

小明上广州(2014-12-0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