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http://www.wutongzi.com/kan/jiangxi/shangrao_xinzhou.html
我的营销能力秀:http://abc.wm23.com/zzjmay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jonyzzj0508/home?wvr=5
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u/2617739655
古时的饶州大致在今日江西上饶一带,自古便是中国重要的铜产地。上饶地区多数铜矿遗址的历史已过千年,而德兴铜矿等更是开采至今。唐宋时期,饶州凭借盛产铜成为了当时全国的铸币中心。并且,饶州铜镜也曾风行一时,如今成为收藏者眼中的珍品。
\
▲德兴国家矿山公园内的古代炼铜老窿
德兴铜矿年产量全国第一
上饶市广丰县宣传部周红华告诉记者,在广丰县枧底乡铜坑村内,至今仍留有相传于南北朝时开矿炼铜的矿井、炼铜炉和矿城。铜坑村,仅从名字上就可以看出它与铜矿有关。
不仅是广丰,在弋阳也有古代采矿遗址。《上饶市志》的“文物胜迹”一篇中提到,在今旭光乡铁沙街,保留有数处唐代采矿窟洞。
据地质专家介绍,南钨北铜是江西矿藏资源大致的分布格局。奠定这一格局的重要组成,当属上饶的德兴铜矿。德兴铜矿地处怀玉山脉孔雀山下,拥有丰富的资源,不仅铜年产量全国第一,并且已探明的铜金属资源储量位于世界第三,矿藏特点是储量大而集中,是名副其实的铜都。在今日的德兴,还遗留了古代炼铜老窿300多处。
据《上饶市志》记载,早在汉唐时期开始,上饶就有开采当地铜矿的相关史料记录。
设置钱监成铸币中心
武侠小说里,江湖侠客吃饭都以银两支付,但事实上,对于古时老百姓而言,铜币才是接触最多的货币。秦汉以后,铜的最大用途是铸造铜钱,铜钱是古代最重要的货币,主要由政府设置的铸钱机构——钱监制造。
据江西省博物馆副馆长王宁介绍,钱监分散在产铜地区,特别在宋代社会经济发展后,流通货币需求量增大,铸造的铜钱数量猛增,在各地设置的钱监数量也迅速增多。位于饶州的永平监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发展起来的。
江西著名历史学家许怀林认为,饶州永平监的诞生给唐朝封建经济和皇室财政带来了新的希望。江南经济繁荣的形势持续发展到两宋,永平监在全国的地位也相应提高,终于成了著名的铜钱铸造中心,对社会经济产生了巨大影响。
宋元丰年间(公元1078年~1085年),永平监铸钱年产量高达61.5万贯(1贯为1000枚),创下历史最高纪录。不仅产量高,永平监在唐宋两代的铸钱技术方面也处于领先地位。据《宋史》记载:“询归铸法惟永平用唐开元钱料最善”,意思是只有唐代永平监铸造开元通宝钱的配料工艺最好。钱币收藏者普遍认为,唐早期至盛唐的开元、天宝年间的钱币铸造技术最为高超,其后所铸的钱币都难以达到那段时期的水平。
上饶地区矿址众多
饶州永平监之所以能成为造币中心,与其附近的两座重要矿山有很大关系,这两座矿山便是饶州兴利场(包括后来的德兴县场)和信州铅山场(矿)。
饶州兴利场在饶州乐平县地域内,有银山产银及铜。乐平原名乐安,一度更名银城县。唐高宗总章二年(公元669年),邓远上奏朝廷,任百姓置场开采,场以“邓公”为名。至南唐升元二年(公元938年),邓公场置德兴县。至宋仁宗时,邓公场矿场倾摧,停止开采。
铅山场在信州。据《太平寰宇记》记载:“产铜、铅原矿场在宝山,南唐升元二年迁鹅湖山邓田阪,升元四年从上饶、弋阳二县分出五个乡为场,后升为县。”又说:“铅山又名桂阳山,在县西北七里先置信州之时曾铸钱,唐德宗建中元年(公元780年)封禁,至贞元年间归于永平监。”
古时,上饶著名的铜矿、铜场有很多,如信州铅山场、弋阳宝丰场、上饶丁溪场、饶州兴利场、饶州德兴场等。其中,信州铅山场的规模最大,饶州德兴场的影响则最广。所谓“场”是古代矿山的名称,也是古代工业单位的建制,负责采矿并将矿石提炼成原铜,然后运至钱监铸钱。
产量稳定支持钱监
到晚唐时期,受矿山开采量的影响,永平监的年产量仅7000贯,非常低。五代时,因战乱,永平监更是受到影响,时铸时停。
直到宋开宝八年(公元975年)平江南后,社会才趋于稳定,时任转运使的张齐贤整顿饶、信两州矿冶,恢复了铅山、兴利两场的开采。
据了解,我国古代矿山的开采由于受当时技术条件限制,产量并不稳定,铸钱铜原料的不足直接影响了永平监产量的起伏波动。
作为永平监铸钱原料主要供给地的铅山、兴利两场,采矿量虽然也有波动,但比起其他矿场不时出现的大起大落、兴废无常,仍然显得比较平稳。
钱监也生产铜镜
不过,钱币并不是上饶唯一值得称道的物产。王宁曾撰文指出:“宋代钱监也铸镜。”记者了解到,现在的古玩市场上,饶州铜镜也是颇受收藏者追捧的珍品。
饶州之所以能成为铜镜的重要产地,是因为当地铜原料充足,且聚集了大批铜器铸造工匠,技术水平高超。
据王宁研究,铸钱与铸镜不仅所需要的原料相同,制作时的工艺流程也相近,因此,钱监往往会催化当地铸镜业的发生和发展,铸镜随钱监兴毁而繁衰,是宋代铜镜业的一个特殊现象。
王宁认为,饶州铜镜正是依靠铜矿和永平监的便利条件,才成为了宋代名镜。借助上饶铜矿孕育而生的饶州铜镜虽然早已退出历史舞台,但从中仍能看出上饶铜矿在古代的辉煌。
饶州铜镜镜体厚重,铸工精细,除个别特大铜镜为黄铜外,几乎全为青铜质地。经科学测定,其基本成分属于高锡青铜合金,与同时期流行的普通黄铜镜成分大不一样,更接近于战国、汉和唐代的铜镜。如果没有充分的原料做保证,在铜禁政策长期持续的宋代,饶州不可能铸造出这样的青铜镜。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
”支持吧!
已获得0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