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市位于山西省中部西侧,因吕梁山脉纵贯全境而得名。地理坐标北纬36°43'—38°43',东经110°22'—112°19',西隔黄河与陕西相望,东与太原市和晋中市相邻,南与临汾市接壤,北与忻州市为邻。[11] 地形
吕梁市地处吕梁山脉中段,地势中间高两翼低,吕梁山脉由北而南纵贯全境,平均海拨在1000~2000米之间。主峰关帝山海拨2831米,为吕梁山最高峰。山地两翼丘陵起伏,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东部地势平坦,为太原盆地西部边缘,是主要农业区。境内有黄河及汾河、文峪河、湫水河、蔚汾河、三川河穿流,均属黄河水系。吕梁属黄土丘陵沟壑区,山区、半山区面积占92%。[12]
气候
吕梁市属半干旱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差异悬殊。春季干燥,雨少风多;夏季炎热,雨量集中;秋季凉爽,气候宜人;冬季寒冷,降雪偏少。多年平均降水量502.5mm,吕梁关帝山主峰一带为多雨中心,年降水量在700mm以上,而临县、柳林沿河一带较为干旱,降水量通常在450mm以下。降水量的季节分布很不均匀,夏季最多,占全年降水量的60%左右,冬季最少,只有3%左右,且年际变化很大。降水量多年份和最少年份相差2—3倍。降水区域分布很不均匀,平均而言,山区降水多于平川,南部山区多于北部山区。年平均气温8、9℃左右,全年>10℃的有效积温2534.7—3870.0℃。一月份气温最低,全市平均气温为-7.2℃,极端最低气温为-30.5℃,出现在北部的岚县。七月份气温最高,全市平均气温为22.8℃,极端最高气温为39.9℃,出现在平川的汾阳市。年平均日照时数2351.7—2871.7小时,无霜期一般为133—178天。灾害性天气主要有干旱、暴雨、冰雹、霜冻和风灾。[13]
气候分区
吕梁市地形复杂,气候各异,根据农业气候资源和气候条件,全市可分为四个不同的气候区域。
①晋西丘陵——春轻旱,夏微旱农业气候区
主要包括吕梁山西坡临县以南的离石、柳林、石楼等地区。该区光热资源在吕梁市趋于中等状况,降水多集中在7-9月,降水强度大,多大雨、暴雨,由于坡陡沟多,垦殖过度,易发生洪涝灾害。春季温高雨少,土地裸露,多大风扬沙天气,春旱时有发生,直接影响春播工作。
②兴县丘陵——温和,春干旱,夏轻旱农业气候区
本区包括兴县和紫金山以北的黄河沿岸地区。主要气候灾害一是干旱严重,春季干旱明显;二是降水集中,强度大,多暴雨天气,水土肥流失严重,三是秋霜冻来的早,常因霜冻造成大秋作物减产。
③吕梁山区——高寒,春微旱,夏不旱农业气候区
包括吕梁山主体山脉,汾河上游河谷间山小盆地及部分高原、垣地等,北至岚县、南至交口。该区地势较高,气候寒冷,生长期短,气候垂直变化明显。水热资源分布不协调,中高山区降水少,水土流失严重,农作物产量很低。
④盆地——温暖,春干旱,夏轻旱农业气候区
包括交城、文水、汾阳、孝义四个平川县市的半山区。该区光热资源丰富,平川地区生长期长,灌溉条件好。主要气象灾害一是比较干旱,二是干热风天气多,影响小麦丰收,三是有时出现麦收期烂场雨,夏季暴雨大风造成高秆作物倒伏及秋霜冻等,均可造成农作物歉收。[13]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
”支持吧!
已获得0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