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元妙观(2)

家乡区县: 惠州市惠城区

5广州元妙

广州元妙观(或称玄妙观)经历过宋、元、明、清四朝,共九百多年的历史。从北宋而迄清末,广州元妙观至少共经历了十四次大规模的重建修葺,其间虽曾多次毁於兵燹,但直到民国初年以前,它一直在广州古城西门大街上屹立(即今海珠北路祝寿巷),依然为历朝保存下来。

民国以后至今,这所超过九百多年历史的广州古道观已演没消失了,现今甚至连许多广州历史学者及一般广州市民亦已忘记了这所珍贵的古道观及其历史变迁。广州元妙观的古旧历史见证著道教在广州古城里上千年的变迁经过。

6南阳元妙

南阳玄妙观独受清皇室青睐。康熙年间,易名元妙观。顺治、乾隆、咸丰诸年间,屡有修葺,增添殿堂楼阁。雍正八年(1730年),颁元妙观内宫斗姥雕像一尊,并赐"慈云法雨"匾额一面。同治六年(1867年),因主持张宗璇抗击捻军有功,特赐《道藏》一部。光绪三十年(1906年),为兴办元宗学堂再赐"惠浃中州","全真广学"匾额两面。斯时,元妙观声名远播,有殿宇、房舍310多间、神像75尊、道众200余名、田产7700亩、建筑占地150多亩,被誉为全国道教四大丛林之一,与北京白云观、山东长青观、西安八仙观相媲美。

7武汉元妙

元妙观位于现汉阳区西大街75号,是武汉地区道教最早的一座十方丛林。创建于宋太祖乾德五年(967年)。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真宗赐名“天庆”。元仁宗皇庆元年(1312年)改名“玄妙”。清康熙年间,因避“玄烨”之讳,改名“元妙”,一直沿用下来。

史载,元妙观原在“县治东”。南宋理宗淳祏年间(1241—1252年),冲妙宏道真人叶静庵重新修葺。元末,毁于兵燹。明洪武年间,赵停兰任县令,移元妙观于城西门外,由道人常自然主持重修。洪武十六年(1383年)“楚昭王有疾,大修境内名地”(见《汉阳府志》),元妙观也得到维修。永乐中府道纪司设于此,著名道士韩明善曾在此任都纪。明天顺四年(1460年),江陵羽士王智举为副都纪,在他的主持下,对元妙观进行扩建与修葺。正德年间(1506—1521年)渐衰落。嘉靖年间(1522—1566年),御史朱汉(即舟山老人)募捐,又进行了扩建与维修,规模比以往更为宏大。万历年间(1573—1620年),给谏李宗鲁重修,崇桢末年毁。清顺治年间(1644—1661年)复修。咸丰四年(1854年)遭兵燹,几乎夷为平地。同治六年(1867年)耆民林朝贵协助道人彭信良募款重修。清代末年,元妙观日趋衰微。民国34年(1945年)日本侵略者投降后,国民党政府将原汉阳第二、第三小学迁至观内,占用部分殿宇。武汉解放后,改为西大街小学。解放初期,监院李崇钦病逝,继承乏人,宗教活动停止。1958年,元妙观房产交由汉阳区房地部门经租,1985年元月,由道教协会收回经管。
元妙观坐北向南。山门在汉阳西大街,后抵北城巷,平面呈葫芦形,前窄后宽,占地面积1.0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 959平方米。殿宇建筑为“九宫八挂”格局,中路三重主殿为轴心,其余殿宇环拱而置,共有殿宇21栋。第一重是灵官殿,供奉王灵官及青龙、白虎、玄武、朱雀四方之神,按金木水火土五行方位排列。第二重为三清殿,供奉玉清、上清、太清神像,取“老子一?化三清”之意。与三清殿并列的,左为邱祖殿,供龙门派祖师长春真人邱处机像;右为吕祖殿,供道教五祖之一的纯阳帝君吕洞宾像。第三重也是三殿并列,中为玉皇殿,供奉玉皇大帝及张、郭、许、萨四相尊神;左为雷祖殿,供司理雷雨雷电的雷公电母像;右为文昌殿,内供文昌帝君。三重殿后,有斗母宫与地母宫。吕祖殿右后有大士阁,供奉慈航道人(即观音大士)。大士阁后有三官殿,供有天官、地官、水官。客堂、斋堂、方丈室等分列于主殿的两侧。  武汉解放前,元妙观有水田10石,收入甚微,道众主要以经忏法事收入维持生活。解放初,尚有道众14人,大部分是老弱病者,生活来源除靠部分房租收入外,主要靠监院李崇钦、知客黄宗胜及另外两位道长为人治病售药收入维持。

8莆田元妙

观址位于今莆田市城厢区英龙街北河,创建于唐贞观二年(628年)。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敕名天庆观;元元贞二年(1296年)又名玄妙观;清康熙即位(1662年),为避御讳“玄烨”,而改称元妙观。主殿三清殿中梁上至今还保存有“唐贞观二年敕建”、左次有“宋大中祥符八年重修”,右次有“明崇祯十三年岁次庚辰募缘修建”等字。观的主体建筑有三清殿、玉皇殿、九御殿等。

元妙观建筑规模宏大,布局对称,相传元妙观建地24亩,与兴化府衙、莆田县衙同等面积。整个建筑群排列以朝南中轴线为中心,纵列为三门,三清殿、玉皇殿、九御四官殿、文昌殿;横列与三清殿并排的东为五帝庙、东岳殿,西为五显庙、西岳殿,与玉皇殿并排的东为林忠烈祠,西为关帝庙和福神殿。
元妙观自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重建之后,历代修造有据可查的是:宋元祐七年(1092年)知兴化军狄明远重修三清殿;明永乐五年(1407年)道士方汝调、步志升重修玉皇殿;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兴化府知府易道谭重建三门;明万历九年(1581年)玉皇殿坏。次年林兆恩命门人劝募重建,整修三清殿、东岳殿、文昌殿和真武殿、玉皇庙;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又一次重修三清殿;清嘉庆二年(1797年)翁廷璋重修东岳殿和三门;清咸丰年间(1851~1861年)又一次大规模修建福神殿;清光绪年间(1875~1908年)兴化府同知杨万清又一次大修三清殿和三门。民国初,军阀对峙,元妙观成为军营,福神殿、西岳殿改为湖山小学校舍,三清殿改为莆田地方法院城区分庭审判庭,玉皇殿和东岳殿的后殿、偏殿都归该分庭使用。分庭撤销后被福建新报社接收为社址和印刷工场,后三清殿部分和东岳殿后殿、偏殿为国民党县党部社会服务处所占用。民国11年,砺青中学迁入。50年代后,改为莆田四中、莆田师范。从玉皇殿起所有各殿全部拆除改建为高层校舍。1956年10月,国家文化部拨款修复三清殿;1961年,福建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75年,省文化部门拨款整修;1986年省再次拨款重修,现为莆田市博物馆。
1991年,元妙观尚存有:三门,面阔7间,进深2间,中3间各开1个门。中门上挂直匾书“敕赐元妙观”。三清殿,重檐歇山造,前下檐是明代重修时建造的,前有月台、面宽5间,进深4间。五帝庙(仅存部分)面宽5间,进深3间,4金柱前一对为半浮雕盘龙石柱,后一对柱头各刻有捐施人的姓名。西岳殿,单檐歇山造,面阔3间,进深3间,前有拜亭大门,以两廊连接自成结构。

htw014(2014-12-0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