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

家乡区县: 东莞市

东莞历史源远流长。据历史记载:新石器时代,其境内东江沿岸已有原始人群聚居。公元前20世纪的夏代,东莞属南交址。春秋战国时,东莞属"百粤地"此外,还有港澳台同胞70多万人,海外侨胞20多万人,是著名的侨乡。东莞属珠江、东江冲积平原,土地肥沃,有丰富的土地、森林资源。东莞濒临南海,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这里气候温和,。地势自东往西倾斜,大部分为丘陵台地和冲积平原,依山傍海,海岸线115.98公里(含内航道);既宜于发展粮食生产,又有利于发展经济作物。东莞是我国传统的农业高产区盛产水稻、及香蕉、荔枝、龙眼、菠萝、橙、柑、桔等岭南佳果,水产资源也十分丰富。改革开放二十年来,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东莞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充分发挥地理人文优势,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以科技推动经济发展。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社会不断进步,人民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东莞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大力吸引外资,发展外向型经济。二十年来,东莞的经济是中国综合经济实力30强城市之一,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形成了以制造业为主,以电子资讯产业为支柱的外向型经济结构,是国际性的加工制造业基地和中国重要的外贸出口基地。第二、第三产业共同推进经济增长。今天的东莞已成为一个冉冉升起的现代制造业名城,是广东省的中心城市之一。东莞形成了以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食品饮料加工制造业、电力蒸汽热水生产和供应业为支柱的现代化的制造业体系。以松山湖科技产业园为龙头,东莞大力发展科研、教育、市场中介服务业以及金融、物流、会展、旅游等产业支援服务业,发挥集聚效应,加强招商引资,吸引国内外大型骨干软件企业、集成电路企业、光电子企业来我市投资创业。积极引进芯片设计、软件开发、数字技术、精密机械等“高、精、尖”项目,巩固信息产品制造业的支柱地位,增强配套优势,延长产业链条。东莞作为世界重要电脑资讯产品生产基地的地位进一步巩固。东莞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成就。全市已建成了包括公路、铁路、内河、海上等多种运输方式的交通网络和现代通信、电力网络,2004年末全市境内公路通车是我国公路密度最大的城市。评出东莞新八景和文物八景,重建修缮部分景点,改善了市容市貌。身为一个东莞人,我感到很自豪很骄傲。我能生长在中国,我感到很欣慰。在这种美好的环境中生活使我不断在成长 我的家乡广东省东莞市位于珠江口东岸,穗深港经济走廊中段,北距广州50公里,南距深圳90公里,水路至香港47海里。全市有板有32个镇区,陆地面积2465平方公里,本地户籍人口156万人,外来暂住人口近500万人。 东莞是在改革开放大潮中崛起的新兴工业城市。1978年以前,东莞是一个农业县,只有莞城、石龙、虎门3个规模不大的城镇,绝大部地区都是农村,80%的劳动力从事农业,只有377家工业企业,工业产值仅占工农业总产值的30%左右,基础非常薄弱。除了向港澳出口少量的农副产品外,与境外的其他经济技术合作几乎是空白。同时部分群众的温饱还没有解决。 1978年以来,东莞经过改革开放,全市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达到宽裕小康的水平。迅速从一个农业县发展成为一个以国际加工制造闻名的新兴城市,创造出令世人嘱目的“东莞奇迹”。目前已有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来东莞投资,兴办了14000多家外资企业,已成为国际性的加工制造基地,尤其是全球重要的电脑及周边产品生产基地,亨有“无论你在哪里下订单,都是东莞制造”的美誉,同时也是鞋类、服装、玩具、家具等产的重要基地。 经过多年的建设,东莞已拥有发达的基础设施网络,较为完善的城市功能,城市环境不断提升。建成有非常漂亮的东芝大道。美丽的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各镇区充分依靠和发展的自身的资源优势、市场优势和传统优势,形成的虎门服装、厚街家私、大朗毛织、清溪电子、樟木头房地产等一批特色产业城镇。 随着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社会方明程度大为提高。东芝先后被评为全国基础教育先进市、全国科教先进市、全国卫生城市、全国体育先进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市等。今年更被评为全国十个魅力城市之一和全国十个最具经济活力城市之一。 要说我的家乡,三天三夜也说不完。故人说“百闻不如一见”,要想了解我的家乡,欢迎来作客。

刘巧玲(2014-12-0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