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莲花山脉西段,距惠东县城十四公里处,有一座挺拔的山峰,因北面有九条山脊婉如九龙,故名“九龙峰”。又因主峰尖似笔头,又名“尖笔峰”。
九龙峰海拔562.5米。古人刘梦得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九龙峰虽不比罗浮山之高大,却在九龙汇聚的山腰之间建有一座名扬海外的谭公庙。它建于明宣德九年(1434),距今已有564年的历史。从那时起,九龙峰就与谭公齐名。
谭公是个传奇人物,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他的神妙传说。据清人刘子修《增修九龙峰谭公庵碑记》记载,谭公真名谭德,生于元代,归善县红花园人。传说他三岁时父母俱丧,随外婆到多祝麦田村牧牛,七、八岁时已能呼风唤雨、伏龙驯蛇。他神通广大,为民造福,十三岁时在此得道成仙。后人为了纪念他,于明洪武十六年(1383)在九龙峰下建成“得道亭”。这是九龙峰第一座也是最具古建筑风格的庙亭。
自得道亭沿着石级缓缓而上,可见绿树丛中有数棵特别挺拔苍劲的古松,护卫着谭公庙。说来也怪,历史几经风霜,这里仍保留着如此古老的苍松,据说已有四百多年树龄了,而且这般壮观的古松不多不少,正好九棵,与“九龙”相对应,真耐人寻味!然而不知哪一年,九棵古松之一竟遭雷击,其枝叶已经掉尽,树干直指苍天,它似乎要把蓝天刺破,以指责上天之不公。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
”支持吧!
已获得0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