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宁市,位于广东省东南部潮汕平原西缘的一座中等新兴城市。东北接榕城区,与揭东区隔河相望,南邻惠来县,西北接揭西县,东毗汕头市潮南区,西南连汕尾市陆丰市。
普宁历史悠久,在三四千年前已有先民生息。普宁始建城于明朝嘉靖年间,但有人类居住的历史可以上溯到新石器时代。先秦时中原各政权并没有对普宁一带有实际的控制,直至秦汉时期方纳为中原王朝疆土。汉时隶属南海郡,东晋成帝咸和六年(331年)隶属潮阳县。南宋末年,因逃避战乱,十几万福建莆田人移民到潮州汕头揭阳普宁一带,迁来普宁揭阳一带的莆田人思念故乡,普宁可能取“莆田安宁宁谧”之意,莆谐音普,命名普宁。但在1986年普宁首治贵屿一座三山国王庙外墙发现的“去思”碑否认了这种说法,证明初置即“赐名普宁,是潮之剖为普也”。明代普宁属潮州府。清代普宁属惠潮嘉道潮州府。
1911年10月,革命军于武昌发动首义,同盟会方次石(普宁早期赴日留学生)于普宁起兵响应。1911年11月,同盟会员刘任臣率先领军入普宁城。1923年5月25日,普宁再次为陈炯明军所控制。1925年3月12日,蒋介石、何应钦、周恩来领导的国民革命军东征军黄埔军校教导第二团,在普宁城西的里湖打败陈炯明部林虎劲旅。1925年11月2日,东征军由里湖经安仁抵普宁城,周恩来在县商民大会演讲,筹措军饷。同年,师长何应钦任方芝庭为普宁县长。
民国时期行政隶属潮循道、东江行政委员公署、第五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1949年7月1日普宁县人民政府在流沙镇成立,新中国成立后,普宁县先后隶属广东省潮汕专署、粤东行署、汕头专区专员公署、汕头地区行政公署、汕头市,1950年3月1日将惠来县的南阳山区505个村、陆丰县的大坪乡以及揭阳县的九斗、乌石村划归普宁县,1952年普宁县驻地由洪阳迁至流沙镇,1958年12月惠来县并入,1961年3月惠来县析出。1993年4月6日,民政部(民行批[1993]71号文)批准普宁撤销县建市(县级)。2000年12月撤流沙镇,整合周边设流沙东、流沙西、流沙南、流沙北四个街道办事处, 2002年池尾撤镇设街道办,2013年燎原,大南山撤镇设立街道办,形成七街办共同作为流沙中心城区,大南山北麓及燎原、云落北、梅塘东纳入规划控制区。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
”支持吧!
已获得0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