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乳泉
原来,荆山是一座因岩浆侵入作用而形成的山体,在其冷凝形成过程中及其形成后受内外地质应力作用,产生了一系列节理和断裂,泉坑就是在三组密集中的节理交汇处发良而成的。泉水则是大气降水顺岩体节理和风化裂隙下渗地下,沿断裂层汇入泉坑的。
白乳泉的泉坑后,有两人方可合抱的古榆树一株,枝叶茂盛,绿荫蔽日,酷暑季节,泉四周也凉爽宜人。泉水从石隙中流出,在一米多口径的石坑中汇聚成一泓碧液,清澈透明,同其泉名似乎不相符合。据文献,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曾率领其子来白乳泉游览并考察,经品味泉水后写有《游涂山荆山记所见》诗,诗中有"牛乳石池漫"之句,诗后自注云:"泉在荆山下,色白而甘。"可见,苏东坡确实看到了泉水色白如乳。这也说明,古人命泉确有水色依据。那么,我们现在看到的白乳泉水为何是无色透明的呢?
对泉水颜色的长期研究结果表明,部分地下水确实会具有某种颜色,这主要是水中含有某种离子成分或有较多悬浮物质、胶体物质所造成的。白乳泉周围分布着花岗岩一类(白岗岩)的岩石,受风化作用,地表部分会形成白色的高岭土。在大雨涝沱之时,高岭土的细小颗粒可悬浮在水中,或汇入地表河流,或流入地下,使水呈现"牛乳"状。由于地层的过滤作用,这种悬浮物质往往被分离出去,使涌入泉坑的水透明无色。但也有一些距地表较近和泉口相通的宽大裂隙,可将这些未经过滤的水输入泉口,使泉水浑浊发白。这可能就是苏东坡所记白乳泉"牛乳石池漫"的形成机理。据居住白乳泉畔已有51年的王振芳老人所讲,白乳泉平时清澈透明,雨后涌乳,尤其是滂沱大雨之后,泉的涌水量增大,泉水发白。同时,该泉的流量随季节发生变化,雨季水丰,旱季水少,干旱年份还会出现断流现象。从这位老人的长期观察和宋代苏东坡的记叙,说明古人对此泉的命名无误,白乳泉确能涌"白乳"。
http://www.wm23.cn/labixiaoxinhrr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
”支持吧!
已获得0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