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广州湾到湛江

家乡区县: 湛江市赤坎区

湛江市区在形成以前,其范围分属遂溪、吴川两县。隋至唐初,今市郊湖光镇旧县村曾先后为铁耙县、遂溪县县治。

南宋景炎三年(公元1278年),元兵南进,南宋王朝君臣从福建沿海岸南逃,宋帝赵罡因惊吓病亡,赵昺即位于今东海硇洲岛,升硇洲为翔龙县;是时,今市区中最古老的城区赤坎也开始逐步形成商埠。明洪武年间至清雍正年间,曾先后在市郊旧县村和东海岛设置堪川巡检司。

1898年3月,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瓜分中国的割地狂潮中,法国以“趸煤”为借口,要求清政府允租吴川县属的海湾小村坊”广州湾”(今南三岛内),然后肆意向东西两边的内地扩张,引起遂溪、吴川爱国官绅和人民群众的坚决抵抗,这就是有名的广州湾人民抗法斗争,是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反帝爱国斗争的组成部分。“千家炮火千家血,一寸河山一寸金”。郭沫若的诗句,是这一伟大斗争概括而形象的反映。由于清政府惧外妥协,于清光绪二十五年十月(1899年11月),在法国胁迫下,签订了《中法互订广州湾租界条约》,将遂溪、吴川两县属部分陆地、岛屿以及两县间的麻斜海湾(今湛江港湾)划为法国租界,统称“广州湾”,划入法属印度支那联邦范围,设广州湾行政总公使署,受安南总督管辖。从此,广州湾成为一个独立的行政区域。其范围:南部由原遂溪县属的通明港起向北至新圩沿官路为界至志满,转向东北至赤坎以北、福建村以南分中为界向东出海面,横过调顺岛北边水面至吴川县属的兜离窝登岸,再向东至西炮台河面分中出海,距陆地3海里海面起,向南沿硇洲岛、东海岛外海面直至通明港外3海里海面止;陆地总面积518平方公里。首府初设于麻斜市;1911年废麻斜市,行政首府迁西营市(今霞山),并设赤坎市。 民国32年(1943年)2月,日本侵略军占领广州湾,曾建立极为短暂的日伪政权。

抗日战争胜利后,于民国34年(1945年)9月21日,我国同时从日法手中收回广州湾,以原范围划设市治,定名为“湛江市”。1946年1月15日成立湛江市政府,为省行辖市,并隶属广东省第七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市府仍设于西营;民国37年(1948年)3月改隶第八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38年(1949年)5月,改隶第十四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公署设于湛江。 1949年12月19日,湛江解放,仍为省辖市;1952年11月起,先后归属粤西区行政公署湛江专区专员公署、湛江地区行政专员公署,并为南路、高雷、粤西、湛江地区公署所在地。地区行政机关设于赤坎;市行政机关设于霞山,市区大体范围一直没大的变化。

1983年9月湛江地区与湛江市合并为市管县体制的湛江市,为省直辖市,原湛江市设赤坎、霞山、坡头4个区。中共湛江市委员会、市人民政府设于赤坎,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设于霞山。

小小莹(2015-04-1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