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回民支队手枪队队长宝云楼

2008年,河北省沧州市孟村回族自治县人宝云楼老先生的妻子从宁夏银川回到了故乡。老太太在银川生活了整整50年,年逾八旬的她精神极好,独自一人乘火车回到了孟村。
1958年,宝云楼和妻子到宁夏谋生,无意间在银川街头发现了昔日渤海回民支队的许多战友,这让宝云楼夫妇喜出望外。几个月后,同乡回族战友刘格平出任宁夏回族自治区首任主席,原渤海回民支队支队长刘震寰担任首届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
在刘格平以及刘震寰等老战友的关照下,宝云楼在中卫铁路段干起了采购工作。再后来,宝云楼在铁路系统兢兢业业地工作了一辈子,直到2000年去世时也没有人知道,他就是当年的渤海回民支队手枪队队长宝云楼。
1940年7月下旬,在河北新县(今属孟村)的一座清真寺里,只有30多个战士、20多支枪组成的抗日武装力量回民抗日游击队成立了,这就是渤海回民支队的前身。
这支抗日游击队自成立以来,一直在津南地区活动,打据点、攻碉堡,逐渐得到了当地回、汉老百姓的信任。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部队发展成4个大队,宝云楼也从一个普通的战士成长为渤海回民支队手枪队队长。
“伊斯兰,伊斯兰,抗日坚决又勇敢,在这广大的平原上,坚持敌后反扫荡……”一首《伊斯兰抗日进行曲》在津南地区传唱开来。
1945年8月9日,毛泽东向全国发出了“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号召,渤海回民支队也参与了最后的保卫战。宝云楼奉命率领500名战士开赴前线,在冀鲁边区一块苞谷地与日寇短兵相接。因为敌众我寡,手枪队500名战士陷入日军的重重包围。宝云楼率部拼死突围,这一仗中,470多名回族战士血洒疆场,身负重伤的宝云楼在战地救护队的帮助下捡回一条命来。
“苞谷地里死了一片人,突围出来的只有20多个,负伤后的宝云楼按组织指示转入后方。而老部队从1954年起,就整体被改编为铁道兵第二师。”宝云楼去世后,妻子时常念叨起渤海回民支队。
2000年,宝云楼在银川谢世。他一生读书不多,所有的遗物仅有两册书籍——《回民支队战友通讯录》、《渤海回民支队战友百地书》。《渤海回民支队战友百地书》记录的都是历经九死一生的战友,在上世纪80年代之后,他们彼此间以书信来往,这些书信被收集编撰成书,就成了这本弥足珍贵的书籍。

沐子言(2015-04-1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