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勒(274–333),羯族,字世龙,小字匐勒,上党武乡(今山西省榆社县北)人。石勒少时家贫,曾随邑人行贩洛阳,又曾为人佣耕;20多岁时,被晋官吏掠卖至山东茌平地主师欢家为耕奴。
西晋永嘉元年(307年),与汲桑聚众起义,石勒为扫虏将军、忠朋亭侯。建兴元年(313年)·石勒遣石虎攻破邺( 今临漳)城,杀司马滕。同年石勒率兵攻取林虑山(在今林州)。起义失败后,汲桑被杀,石勒奔乐平(今山西省东部),后投靠刘渊,为大将。他重用汉族失意官僚张宾为谋士,在十余年的征战中用各个击破的战略,先后消灭了王弥、王浚、刘琨等集团,并联合汉族统治阶级发展成独霸一方的割据势力。
东晋大兴二年(319年),石勒背叛前赵,自称赵王,建都于襄国(今邢台市西南),史称后赵(319年—352年)。咸和四年(329年)初,在洛西俘杀刘曜,消灭前赵。咸和五年(330年),改年号为建平,成为与晋抗衡的北方大国。 石勒在位15年(319年—_333年)。咸和元年(326年),石勒使世子石弘守邺( 今临漳)城,并营建宫室。石虎僭帝号后(335年),由襄国迁都于邺( 今临漳)。邺( 今临漳)城表饰以砖,并大修三台和宫室,在铜雀台东北新修九座华丽的宫殿,名日“九华宫。。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
”支持吧!
已获得0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