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奕(555—639),唐初学者,相州邺(今临漳县)人。精于天文历法,任过太史令,敢于直谏,曾建议精简官吏,改革隋的弊政,并上疏清除佛教。著有《老子注》等书,成一家之言。
唐高祖时,傅奕为太史令。唐初,隋朝的官制律令仍多沿用。傅奕认为,世道大乱之后,应当有所改革。于是上疏说,夏禹不行舜政,周朝不沿商礼,对隋朝的官制律令要切合时宜加以改革。隋末严刑害民,诛杀贤能,天下人同心叛隋。现今应拨乱反正,应当变律令、官名、服色,制礼乐等,使黎民知朝廷的盛德。为了改革朝政,傅奕还建议,精简官吏,使其充分发挥工作效能。主张制定必要的刑法。傅奕的建议,因为官吏们的阻碍,没有实施。 武德七年(624年),傅奕上疏清除佛教。说佛教是西域之法,欺吓愚庸之人,以轮回相续,死后追究既往之罪或得将来之福,陷人于恶逆之中,口诵梵言以图死后免除灾难。梁武帝信佛而亡国足以为戒。以后又上十二论,言更痛切。唐高祖把傅奕的建议让大臣们议论。当时,中书令肖禹说,佛是圣人,说圣人不对的人,目无礼法,应处死刑。傅奕反驳说,古之礼教,起于孝养双亲。禹不是僧徒,为什么尊崇佛义。依佛而对抗朝廷,岂不是不忠不孝。肖禹语塞,不能对答,但合掌说,地狱正是为傅奕这样的人设置的。高祖认为傅奕说得对,但还没有来得及实行,因传位之事而终止。
傅奕学识渊博,开创接近口语的古文。著作有《老子注》、《老子音义》及《高识篇》十卷。《高识篇》是魏晋以来反佛思想家的言行集录。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
”支持吧!
已获得0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