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以来,乡党委、政府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和十七大及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积极应对各种自然灾害和世界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按照乡党委、政府提出的建设“和谐三汲,文明三汲,富裕三汲”的总体发展要求,团结带领全乡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实现了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
一、“十一五”主要工作
(一)工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强化,农业生产水平明显提高
五年来,乡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工作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突出农业产业化建设这个重点,培育壮大了畜牧、生态林业,大棚蔬菜等优质特色产业。我乡产业结构调整基本形成了基础产业、主导产业、后续产业、新兴产业为主的梯次推进的格局。五年来,全乡工农业总产值由2005年的20184万元,增加到2010年的29182万元,同比增长44.6%;其中第一产业达到13582万元,增长89%。粮食总产达到14824吨,同比增长15%;财政收入达到100万元,同比增长120%;农民人均纯收入提高到2269元同比增长15%。
1、农技推广取得新发展。2008年,投入资金30余万元,建起了三汲乡赵家岸大棚蔬菜基地,该基地建成后,每棚收入10000元。加大良种推广力度,以点扩面,促进结构调整,培育后续产业,实现了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4824吨以上,全乡农业良种覆盖率、复种指数、规范化种植水平明显提高。
2、畜牧、果蔬产业发展加快。畜牧品种改良、珍稀动物养殖有序推进,春秋两防、养殖小区建设、防疫网络建设等工作得到有效落实,2010年完成农业总产值13582万元,农民人均来自于农林畜牧渔养殖收入约1100元。北七汲、上三汲、刘杨村、郎家、下三汲养殖小区逐步发展壮大,规模示范效应凸显。
3、林业工作得到加强。累计完成退耕还林补植补造4800亩,种植核桃9000亩,林权制度改革圆满结束,明晰产权12000亩,确权发证6327亩。
4、农村税改成果进一步巩固。积极响应号召,认真贯彻相关文件精神,及时兑现能繁母猪补贴、退耕还林补贴、粮食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家电下乡补贴,切实减轻了农民负担。
5、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积极探索深化农村改革的路子,本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广大党员干部充分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帮助和引导群众到外地打工、创业或从事季节性劳务输出,努力增加农民收入,积极做好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稳定解决贫困群众温饱。
(二)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强化,乡容乡貌得到明显改善
五年来,乡党委政府以实施民生工程为主要内容,大力实施交通、通信、教育、供电、水利和办公阵地建设。
1、公路建设加快推进。按照打造村村通公路的要求,投资1320万元,完成了坡底、张家庙、田营、东白岸、河渠、川坊、单杨村等十个村的通村道路路面硬化,全长80公里,有效地改善了交通状况,通达率得到进一步提升。
2、完善了三汲中学、河渠小学2所学校附属设施,改善和美化了学校环境。三汲中学校外配套体育场投资10万元,河渠小学校外配套路投资6万元。
3、农田水利建设和生态建设得到加强。2010年投资600万元,完成了全乡23个村的饮水工程,解决了群众饮水难问题。2006年投资160万元,建起了三汲乡东线引黄扬水站、扩浇耕地3000亩;2009年维修友谊渠投资60万元,受益户达660户。几年来还维修了北七汲七三水库,建沼气池1100个,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面貌。
4、乡驻地建设有序推进。投资130万元,完成了乡司法所、文化站、计生站、信访综治维稳中心建设,投资40万元,完成了派出所办公大楼新建工程,投资50万元,完成了卫生院扩建工程;投资60万元完成了集市路灯、垃圾箱等集市公共设施改造,改善了办公及集市环境,提升了对外形象。
(三)各项社会事业和谐发展
1、教育科技事业迅速发展。在乡财政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积极引进资金,千方百计筹集资金600万元,建起了河渠寄宿制小学;筹集资金90万元,改建扩建了三汲中学。
2、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新进展。以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为核心,创新管理机制,强化工作责任,保障必要投入,提高符合政策生育率,严格控制政策外多孩率,加强人口计生宣传教育和村民自治工作,抓好性别比治理和流动人口管理,全面落实利益导向政策,全乡常住人口符合政策生育率达87%,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3.5‰以内,自然增长率为6.6‰。
3、文化卫生事业取得新成绩。扎实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医保等工作,缓解了农村群众和城镇居民看病难、看病贵,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后续问题。进一步强化了疾病预防控制、计划免疫、传染病监测、妇幼保健工作,深入开展了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快速处置了甲型H1N1流感病毒、手足口病等传染疫情,完成了单杨村、访驾庄等十个村卫生室改建和乡卫生院扩建工作并通过验收。强化文化基础工程建设,农家书屋建设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有序开展,更好地丰富了广大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促进了文化事业的发展。
4、平安乡镇创建工作扎实开展。按照坚持和完善综治目标管理、扎实推进平安建设,全面排查调解化解矛盾纠纷,依法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构建管理长效机制的工作思路,深入开展了“五五”工作,以大调解为抓手,及时化解各种矛盾纠纷,确保了全乡重大节日期间社会稳定,基本做到了重大矛盾不出乡,实现了发案少、治安好、人民满意的目标。
(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成效显著,党的执政能力进一步提高。
认真贯彻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进一步强化宗旨意识、忧患意识,更加注重观念更新,更加注重作风转变,更加注重责任落实,常怀优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以服务型党组织创建为重点,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1、加强了干部队伍建设。组织干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通过忠实践行宗旨、勤政廉政为民教育以及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使广大干部宗旨观念进一步增强,工作作风明显好转,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党群干群关系明显改善,实现好、维护好了人们群众的根本利益,真正做到了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谋划科学发展的正确思路、推动科学发展的实际成效。
2、加强了基层组织建设。深入开展了“温馨组织”创建活动,不断扩大了党的工作覆盖面,有效解决了党员发展产业选择难、学校及非公有机制经济党建难的问题,增强了组织活力;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要求,加强知识分子党员培养和发展,提高党员发展质量,优化党员队伍结构,增强了党组织的生机与活力;深入开展了“三优一满意”创建活动,推进机关作风建设和效能建设,努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效能型、廉洁型、文明型“五型”机关,使乡基层站所工作作风得到明显改善;村级集体经济及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不断壮大;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加强对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各种培训,使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
3、加强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建设。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准则、干部选拔任用四项监督制度、警示诫勉工作得以落实;推行党务、政务、村务、事务“四公开”和基层站所向监管服务对象述职述廉制度,从严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得以落实。
二、2010年工作回顾
(一)经济发展实现新突破
今年以来,全乡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实现财政收入100万元,同比增长13.6%;固定资产投资达到9000万元,同比增长28%;粮食总产达到14824吨,同比增长1.5%;实现GPD29182万元,同比增长38%;全年生猪出栏18900头,同比增长5%;牛出栏1620头,同比增长3%;羊出栏2189只,同比增长3.6%;家禽出栏9.56万只,同比增长6%;农民人均纯收入2269元,同比增长2%;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6‰以内。
(二)项目建设呈现新局面
全力以赴推进项目建设,坚持以项目带产业、以项目促发展,强化项目跟踪、服务,对已落地的项目提供最优质服务,保证建设进度,保证项目质量。圆满完成了朔黄铁路三汲站扩容项目。今年以来,投资600万元完成了河渠寄宿式小学建设项目;投资200万元,完成了上三汲至塔上出县路路基工程。另外,在三汲建设酒厂的征地前期工作也已完成。
(三)农业工作取得新进展
今年以来,围绕增加农民收入这个核心,按照“稳粮、扩养、抓绿”的思路,调整优化农业结构,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综合效益。种植业上我们加快新技术、新品种推广应用,抓好中低产田改造,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大力发展绿色小杂粮、玉米种植,大葱种植等特色经济作物,今年完成优良品种推广15000亩,建设小杂粮基地5000亩,发展中山湖牌大葱300亩,完成中低产田改造1000亩。养殖业上,我们坚持小区养殖和农户分散养殖相结合,积极推进标准化示范小区建设,充分发挥养殖协会和合作社作用,大力发展奶牛、珍稀动物养殖,饲养量分别达到2500头和25万只,充分利用黄壁庄水库库湾、小塘坝等水资源,发展河蟹等特种养殖,新增养殖面积1000亩,新建河蟹育苗基地100亩。林果业上,我们坚持宜林则林,宜果则果,在搞好山区丘陵成片植树的同时,大力搞好核桃生产管理,并栽植各类树木5万株,发展优质红叶杨、速生杨育苗基地200亩。继续大力抓好封山禁牧、森林防火及病虫害防治工作,保护和扩大了绿化成果。同时,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生产条件。在年初完成访驾庄、茹家庄、枣洼4公里友谊渠防渗工程基础上,又积极争取资金300多万元,修建了河渠、赵家岸、张家庙、东白岸、东庙头等街道。制定防汛抗灾预案,并两次进行了演练,确保安全度汛。
(四)搞好城乡容貌环境整治,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
按照中央指出的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上三汲乡乡抓好了10个村的新农村建设规划,投资80万元抓好乡院及驻地绿化、净化、美化;投资500万元加强农村道路硬化、街道照明、庭院绿化等配套设施建设;完成访驾庄、赵家岸、蒲北、河渠沼气池980个;建成垃圾池6个,公厕1个;拆除沿路沿街广告牌18处;清理垃圾960方,使全乡环境从脏乱差到洁齐美。
另外,还切实转变思想认识,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作为一项常规性工作来抓,并采取乡机关落实专门人员负责、村组聘请保洁人员加强日常卫生打扫等措施,大力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加强乡村环境整治,美化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在全乡营造出“整治城乡环境,共建美好家园”的浓厚氛围,初步改变了乡村的“脏、乱、差”现象,群众环境意识有了新提高,卫生意识有了新转变。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
”支持吧!
已获得0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