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漳的县名与村名与漳河的关系(上)

家乡区县: 邯郸市临漳县

     临漳县位于河北省最南部,九曲漳河横贯东西,京深高速公路纵跨南北,107国道、京广铁路擦境而过。全县现辖5镇9乡、425个行政村,总人口57万,总面积744平方公里。   

       临漳因临漳河而得名,古称邺,距今已有2600余年的历史。齐桓公始筑邺城,继之先后成为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六朝之都城,居黄河流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长达四个世纪之久。西门豹投巫治水,曹孟德筑邺城,建“三台”(铜雀、金凤、冰井),昭示曹魏之霸业;又有“破釜沉舟”、“铜雀春深锁二乔”、“文姬归汉”等历史佳话。   98年临漳县城被命名为省级文明城、卫生城。   临漳详细介绍   

历史沿革   
       临漳古称邺,春秋时期齐桓公始筑邺城。先后成为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六朝都城。   今临漳一带,在唐尧、虞舜及夏时属冀州,商属畿内名相,西周属卫,春秋属晋。齐桓公(公元前685年—前643年)始筑邺城。战国属魏。秦并天下后,邺属邯郸郡。西汉属魏郡,汉高祖始置邺县,魏郡理于此。东汉至三国时期仍属魏郡,郡治理于邺县。西晋属魏郡,建兴二年(314年),为避愍帝司马邺讳易名临漳,因地临漳河而得名,这是命临漳县为县名之始。   北魏置邺县,属相州魏郡。东魏置临漳县。北齐、北周至隋,分置邺县,临漳县,隶属相州。唐宋时邺县和临漳县属相州邺郡。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改邺县为镇,邺县地并入临漳县,县名迄今未变。金属彰德卫,元属彰德路,明属彰德府。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临漳县城毁于漳水。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县治移至理王村(今临漳县城)。民国初年,隶属河南河北道,道治在卫辉;民国13年废道,直属河南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邯郸专署。1993年后归邯郸市辖。

guomin(2015-04-2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