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州山歌源起明朝万历年间,是一种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和艺术价值的民间艺术,对研究山歌艺术发展和民族学、民俗学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乾隆年间温尔能辑的《粤东诗海》就选入高州山歌数首。 高州山歌内容丰富,用高州白话(俚语)传唱,曲调多种,形式独特,即兴性强,分布地域广。“高州山歌”不论文化层次高低,不论老少,皆能即编即唱。“高州山歌”调有采茶调、红泪怨调、金塘调、茂北调和木偶腔等。高州山歌结构为七言四句的“四句头”韵文体,运用比兴、双关、借喻等修辞手法,语言生动活泼。调式以民族调式的“羽调”613三音组成,偶尔套用“角调”、“宫调”、“征调”。“高州山歌”中的“放牛山歌”高亢悠扬;“叙事山歌”低沉婉转;“爱情山歌”抒情动听;“讽刺山歌”诙谐辛辣;“劳动山歌”节奏明快。 高州山歌歌唱形式有独唱、对唱、和唱、驳尾唱、表演唱等。1987年以来高州县文化馆组织人员搜集和整理了2000多首“高州山歌”,录音收集80多首传统高州山歌,形成文字本和音像本,保留了原唱形式。80年代有近百首“高州山歌”入编“高州县民间三套集成”;东岸岑山宣传队的山歌表演唱《新花朵朵向阳开》,代表湛江地区参加省文艺汇演,在省城引起轰动,广东台专门录音播放,多家报刊作了报道。《欢乐胶工》代表省农垦系统参加全国汇演,备受好评。2003年高州市文化局、文化馆搜集编印出版了《高州山歌三百首》。 2004年以来,高州市宣传、文化部门连续举办了三届“高州市山歌擂台赛”,每届吸引了茂名地区各县市有关领导和专家以及上万名观众前来观赏。省电视台、茂名电视台和省内各大报刊杂志也作了专题报道。2006年,我市精心准备了多首高州山歌分在10月、11月参加“金秋十月,文化茂名”和广东省国际旅游文化节之“岭南民间艺术展演”演出,深受茂名市和省城群众的好评。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
”支持吧!
已获得0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