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政法职业学院是一所具有58年历史的高等院校,隶属于河北省委政法委。前身是河北省建设学院,成立于1949年7月,当时的河北省人民政府主席杨秀峰同志兼任院长。2001年4月,改建为河北政法职业学院,举办高等职业教育,并继续承担成人学历教育、岗位培训和大学后继续教育任务。2004年7月,为了加强政法干部培训职能,恢复“河北政法管理干部学院”。
学校简介
河北政法职业学院是一所具有62年历史的公办高等院校,隶属于河北省委政法委。前身是河北省建设学院,成立于1949年7月,当时的河北省人民政府主席杨秀峰同志兼任院长。现任河北省司法厅厅长李益民女士曾分别于1995年任河北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副院长,1999年任河北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2003年8月河北政法职业学院党委书记、院长。1954年4月,改建为河北省政法干部学校。
1983年11月,改建为河北政法管理干部学院,承担法律专业成人大专学历教育和全省政法系统在职干部岗位培训。1998年4月,与河北省司法厅、河北省律师协会联合建立了河北律师学院,定期对执业律师进行培训。
2001年4月,改建为河北政法职业学院,举办高等职业教育,并继续承担成人学历教育、岗位培训和大学后继续教育任务。2004年4月,河北林业学校整建制并入学院。
2004年7月,为了加强政法干部培训职能,恢复“河北政法管理干部学院”。 学院现有三个校区,占地1229亩,总建筑面积20 多万平方米。校本部位于友谊北大街569号,西院位于学府路77号,东院位于学府路41号。
人才培养
60年来,学院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培训了大批政法业务骨干和各类法律人才。累计培训政法干警7万多人次,轮训执业律师8000余人次,培养大专层次学历生17000多人。学院还先后与河北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经贸大学、石家庄经济学院等本科院校联合举办了法学专升本、专接本教育,共培养7届本科生1000多人。1992、1997年学院两次被河北省教委授予“河北省成人高等学校评估优秀学校”称号;2000年11月,在河北省教育厅组织的教育教学质量检查中学院被评为A级学校。学院已发展成为以法学为主,兼容农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等专业,集普通高职教育、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于一身,面向社会一线,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良好职业素质人才的高等院校。在2004年河北省教育厅组织的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高校贯彻《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检查评估、体育教学质量检查评估、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检查评估中学院均被评为优秀。
教学模式
学院坚持教学中心地位,牢固树立素质教育的思想,从高职教育的规律及职业特点出发,逐步探索并构建了“四个环节、三个模块”的教学新模式。为配合这一教学模式,组织教师编写了实践教学系列教材,还自编、自导、自演、自拍了电视教学系列片,并在校内外建立了实训基地。
学院十分重视并深入推进学生素质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与道德素养、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科研学术与创新就业、文体艺术与身心发展、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职业技能培训等方面的素质。
学院学术科研活动取得了丰硕成果,广大教学、科研工作者共出版著作、编写教材48部;发表学术论文354篇,其中国家级报刊63篇,省部级报刊291篇。有519人次参加国家及省级学术研讨会;获国家级学会奖6项、省部级政府奖11项、省部级学会奖20项。申请并完成国家级科研课题立项2项,申请并完成省部级立项课题4项。
在学院党委书记刘乃民、院长王春良的正确领导下,学院党委和全体教职工正围绕“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将学院建设成为高品位的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和建成以普通法学本科教育为主,成人学历教育、政法干部培训和继续教育等职能为一体的河北政法学院(或大学)的目标,开拓进取,锐意创新,团结一致,努力奋斗。
学科专业
学院现有教学机构11个(9系2部),开设法律事务、司法助理、法律事务(国际经济法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商务、国际金融、法律文秘、社区管理与服务、人力资源管理、物业管理、应用英语、应用英语(法律英语方向)、商务英语、旅游英语、计算机信息管理、经济信息管理、电子商务、安全保卫、交通管理、园林技术、园艺技术、森林生态旅游、工程测量与监理、环境艺术设计、旅游管理、酒店管理、市场营销、物流管理、投资与理财、会计电算化等35个高职专业。现有在校生近12000人。
教学改革
学院在发展过程中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逐步探索并形成了以“工学结合”、“校社结合”为特点的“1234N”人才培养模式,即“围绕一个主题(学生成人、成才、成长),贯穿两条主线(职业素质、职业能力),培养三项能力(基本能力、专业能力和迁移能力),构建四个体系(法律知识贯通体系、人文素质培育体系、专业能力培养体系和教育质量监控体系),设计N种途径(根据不同专业的需要和特点选择工学结合、学训结合、校社结合、学工交替、顶岗实习、预就业、订单培养、课证融合、产学结合、校企结合等途径)的模式。
学院十分重视并深入推进学生素质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与道德素养、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科研学术与创新就业、文体艺术与身心发展、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职业技能培训等方面的素质。通过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
发展前景
学院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把就业工作当作“一把手”工程来抓,并成立了就业指导专门机构,负责为毕业生联系就业单位,提供就业指导与服务。我院毕业生具有“厚基础、有专长、高素质、善创新”和“朴实、安心、能干”的特点,倍受用人单位的青睐,学校已形成“立足政法、面向社会、服务河北、辐射全国”的就业格局。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
”支持吧!
已获得0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