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六,老南京有个独特的习俗,叫做“爬城头”(又称走百病)。
据传,此俗也源于明代。那时朱元璋下令筑城墙,乃士卒守备之要地,老百姓对朝廷不准登临城头颇有议论。朱皇帝为笼络人心,恩准正月十六让百姓登上城头游玩一次,于是此俗相沿成习。
齐鲁人多以正月十六日游寺观,金陵人独喜欢于该日爬城头。南京城造于明朝,此风当始于斯。前人著作,多所记述。清人甘熙在《白下琐言》中写道:“岁正月既望,城头游人如蚁,萧鼓爆竹之声,远近相闻,谓之‘走百病,,又云t踏太平,。聚宝、三山、石城、通济四门为尤盛”。近人夏仁虎在《岁华忆语》中亦有记载:“十六日,居人相率由东南城之老虎头石观音山,以登南城,日‘走百病,,谓能免疫,与登高之意同。城上马道,亦市玩物,以棘枝上安红豆及炒米花,游人购之而归。”
逢到正月十六这一天,老百姓从四面八方涌向石城、三山、聚宝、通济等城头,攀登马道,徜徉于城头之上,此时各种摊贩应运而生,摊子上有饴糖红煮黄豆,野枣枝上戳着染了颜色的玉米花,还有吹糖人的师傅会用糖稀吹出各种动物、人物造型。清人甘熙在《白下琐言》中写道:“岁正月既望,城头游人如蚁,萧鼓爆竹之声,远近相闻,谓之‘走百病’,又云‘踏太平’。”为何叫“走百病”,近人解释,在春节饱食美味佳肴后,登高望远,漫步散心,确能帮助消化,去病免疫,谓之“踏太平”了。
南京市郊农村的农人,因无城头可爬,他们便变着“招儿”,把“爬城头”换成了“走三桥”。
据传正月十六,农村人一天内只要走过三座桥,便可一年内除百病。那时的桥多为石拱桥。桥高、坡陡、台阶多。一日之中连走路带上桥、下桥,确实强身健腿,帮助消化。《荆楚岁时记》中载:“正月十六夜,妇女群游,其前一人,持香辟人,凡有桥处,相率以过。”
如今南京人不管城乡,要爬城头中华门、中山门、挹江门、鬼脸城方便得很;要“走三桥”跑一趟新街口,四条主干道都有过街天桥,随你“潇洒走一回”。
在饱食佳肴的新春佳节登高一游,城头慢步,运动运动,确实能助消化,去灾病。南京人正月十六爬城头。此俗不俗。
能力秀主页:http://abc.wm23.com/qiyue17
梧桐子主页:http://www.wutongzi.com/uc/96414113.html
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u/2703200743
订阅号:钱静 微信号:qianjing-717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
”支持吧!
已获得0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