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门历史文化

家乡区县: 东莞市

虎门,是珠江入海口,也是中国南大门之海防要塞,明代已置有军事设施,至鸦片战争前夕,东西两岸已建有南山、横档、沙角、大角、威远、镇远、靖远、巩固、永安、大虎、新涌、蕉门等炮台。故虎门海口有“金锁铜关”之称与“南海长城”之誉。然清政府腐败无能,鸦片战争伊始便屈辱求和,自毁“长城”,革林则徐之职,委琦善为钦差大臣之任,解散水勇,拆除木排铁链,拔除暗桩,英军乘虚进犯,局势被动,海防军民为保卫国土仍英勇抗敌。惟寡难敌众,加上武器落后,又遭琦善拒援,虽经浴血奋战,炮台终告失守,关天培、陈连升等爱国官兵也为国捐躯。与威远炮台遥相呼应的一座现代化的特大悬索桥名叫“虎门大桥”,被誉为“世界第一跨”。[4] 诗词选登

七绝·乘车过虎门大桥感题

李祚忠

忆往销烟正气腾,观今江口大桥横。

炮台沿岸依然在,提醒强国赶进程!

JIaHUI(2015-05-1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