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坝镇人物传记

家乡区县: 四川省宣汉县

唐瑜 大思想家唐甄的十一世祖,永乐大帝老师,浙江兰溪人,洪武十二年(1379年)进士,赐翰林,1381年任东宫教谕,永乐十二年(1414年)奉旨入川监视避难巴蜀的建文帝,宅居宣汉南坝,卒葬南坝东阳溪,1984年唐瑜墓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向守志将军
向守志(1917年- ),原名向守芝。宣汉县南坝塔河人。1935年5月入团。1936年9月转党。1933年7月参加革命工作。大专学历。上将军衔。1933年参加少先队。1934年7月参加红军,任红9军76团2营4连战士、班长、副排长,红军步兵学校学习组长、班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129师386旅771团1营机枪连副连长、连长。1938年任八路军第129师386旅771团特务营营长、2营营长,771团副团长,太行军区10团团长,太行军区1支队副支队长。1946年任太行第6纵队18旅副旅长,太行军区独立2旅旅长,中原野战军第9纵队26旅旅长。1949年任第2野战军第15军44师师长兼政委,在军事学院学习。1951年任志愿军第15军44师师长。1954年任陆军军参谋长、第1副军长兼参谋长。1956年任陆军军长。1958年在高等军事学院基本系学习。1960年任西安炮兵学校校长、炮兵技术学院院长。1965年8月任炮兵副司令员,第2炮兵司令员。1967年“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被关押。1972年在炮兵帮助工作。1975年4月任第2炮兵司令员、党委第1书记(1975年3月起)。1977年9月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党委常委(1977年11月起)。1982年10月-1990年4月任军区司令员、党委常委、书记(1982年12月起)。中共11大代表,12届中央委员,13届中顾委委员。1955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获3级八一勋章、2级独立自由勋章、2级解放勋章。1988年9月被授予上将军衔。1998年7月被授予1级红星功勋荣誉章。誉为中国战略导弹部队奠基人。

曾旭清将军

曾旭清(1909~1998年),又名曾绪庆,1909年出生于宣汉县下八场曾家坝。1932年参加农会,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党支部书记,并组织了战斗连队,后编入红4军10师。1934年任区委书记、游击队中队长。1935年历任独立营营长、区委书记、特委组织部长、县委书记。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红军到达陕北后,入中央党校学习,毕业后任援西军政治部民运干事。抗日战争时期,任129师771团民运干事、支队民运股长、营教导员、科长。1939年到抗大学习,1940年毕业后任冀鲁边教导6旅17团政委、2分区政委。指挥和参加了齐河、济阳的反扫荡,王家楼、刘大屯突围战,陵县、平禹、临邑、济阳、德平等多次战役战斗。解放战争时期,任渤海纵队第7师师长兼政委,33军98师政委。率部参加了济南、淮海、解放上海等战役。1952年入朝作战,任志愿军23军代副政委。回国后,任华东军区工程兵部主任。1958年任工程兵特种工程指挥部副司令员。1963年毕业于高等军事学院基本系,1964年后任工程兵副参谋长、中国后勤部队第2支队指挥部主任。文革期间遭受迫害。1974年任工程兵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2年离休,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是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1998年去世。

顾浚
顾浚(1895~1927年),又名顾嘉茂。南坝人。六岁入私塾,后就读于昆池陶成书院,绥定府联合中学。1917年,考入南京金陵大学,后转入广州岭南大学。曾任校学生会主要领导。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他率领岭南大学的学生走上街头,游行示威,贴标语,撒传单,作演讲,写文章,进行爱国宣传。1921年9月,到德国柏林学习军事。1922年冬与朱德相识,受到热情的帮助。1923年5月,随朱德到哥廷根,入哥廷根大学进修社会科学和哲学,课余阅读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唯物史观》、《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等书,从而产生了要振兴中华民族之决心。1924年5月,回国考入黄埔军官学校第一期。他拥护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坚持国共合作。参加周恩来等领导的“青年军人联合会”。毕业后,留任第二期学生步兵科排长、第三期三支队第九队队长、第四期步兵科军官第一团第一营第一连少校连长。1925年秋,领衔联名黄埔军校官兵100余人,通电声讨驻扎在广东花县的第一军教导师补充团团长李果生活腐败,军纪废弛,屠杀农民协会干部和会员的罪行,要求国民党中央依法予以严惩。1927年1月,调往南昌,任宪兵团第一营营长,与任南昌公安局局长的朱德过往甚密。在南昌起义的筹备中,多次受党的派遣,奔赴武昌、南京、上海、广州等地,传递情报,筹资购买武器。8月1日,率全营官兵参加了由周恩来、朱德、贺龙、叶挺、刘伯承等领导的南昌起义,任宪兵团团长。不久,受党的派遣潜回南京从事地下活动,不幸被捕,囚于老虎桥模范监狱。同乡前往看望时,他说:“我即使牺牲也毫不足惜,希望家乡在外青年不要因我而沮丧,应当看到中国的未来,选择好自己所走的路……。”1927年8月24日,被害于南京鸡鸣寺,时年32岁,顾浚被中共中央组织部收入《军队烈士英名录》。
李正恩
李正恩(1906~1928),宣汉南坝人。1913年启蒙受书于陈家河沟私馆,1918年3月转入南坝陶成书院,1920年进绥定联合中学,成绩优秀,常列前茅。1924年考入成都大学理科预科班,1926年升入成都大学生物系本科。期间,开始接触进步思想,积极购买、搜集、阅读进步书刊,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中共成都市委委员、成都大学团支部书记、党支部书记、共青团川西特委委员。在成都大学,发起并组建革命组织“社会科学研究社”(简称社科社)、“三民主义研究小组”,广泛团结同学阅读进步书刊,学习革命理论。创办进步刊物 《野火》,传播马列主义,宣传革命思想。团结党、团员和“社科社”成员,在校内外与国民党右派的“健行社”、国家主义派的“惕社”等进行尖锐激烈的斗争。1927年,在成都大学创办校工夜课学校,任首届校长并每周授夜课三次。在工友中发展共青团员,建立了校工团支部,为建立成都大学校工工会作了组织准备,并到省师附小办的“平民夜课学校”讲课,与参加学习的长机工人谈心交友,支持和鼓励工人为改善劳动和生活条件进行斗争。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后,反动军阀在成都大搞“清党”,对中共党员和革命者进行疯狂迫害。1929年7月,被以所谓“赤化”的罪名逮捕。在狱中,毫不屈服,与敌据理力争。三个月后由成都大学保释出狱。1927年11月,为支持成都教育界争取教育经费独立的斗争,“成都学生联合会”成立,与龚堪慎一起被推选为学联主席。12月5日,带领学联6名代表,列席当局被迫召开的教育经费独立会议。在会上,他代表学联,提出参加教育经费收支机构,派代表参加监督等要求,遭到当局拒绝后,学联代表愤然离席。立即组织、发动群众,押着教育厅长游街和向群众自供罪状。1928年1月,奉中共川西特委的指示,组织成都学生联合会所属各校革命社团,联合工、商、学、教各界团体,在盐道街四川省第一师范学校举行成都“反抗劣币大同盟第一次代表大会”,成立“四川各界民众反抗劣币大同盟”。会上,他代表学联提出的议案得到通过。率领成都大学的学生走上街头,深入民众,张贴标语,散发传单,斥责劣币,揭露军阀罪行。迫使反动当局接受“反劣币大同盟”的严正要求,使斗争取得胜利。1928年初,反动当局采取改换一些学校校长的办法,借以削弱、缓和日益高涨的学生运动。这一阴谋引起四川省立一中等校反对。同年2月5日,他奉命与龚堪慎率学生举行支援省立一中学择师运动的示威游行。2月14日,省立一中发生打死反动校长事件。2月16日凌晨,当局借此为由,派重兵包围了成都各大中学校。在逮捕中,被军警监押离校。当天午后,与龚堪慎、袁诗尧等14人,未经审讯,即被杀害于成都下莲池。
修焘
修焘(1907~1934),即修陶,南坝人。1925年宣汉中学毕业,考入四川大学工学院。1926年冬,由校长廖恩波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中共川西特委领导下,与李正恩,龚堪慎、等在校内发展党的组织。组织成都大中小学罢教、罢课,斗争矛头直指四川军阀刘文辉、邓锡侯、田颂尧等。
1929年8月毕业返乡,担任中共宣汉县委书记,随即以担任黄金场祥柏小学教师为掩护,主持召开县委第四次扩大会议。同时修焘积极在黄金坪、水鼓坝等建立农会分会。区长刘绍东带人将农会负责人罗南山等逮捕。1930年,修焘转任县立高小教员,积极营救被捕同志。1933年,修焘调红33军政治部工作,随即动员大哥修烈、二哥修杰、三哥修宗木、四哥修宗哲加入红33军,修杰任独立营营长,在塔河坝遭地主武装暗袭牺牲。在反“六路围攻”中,修焘弟兄四人先后转战于南坝、峰城、万源一带。次年春,行军万源途中被张国焘的“左”倾“肃反”路线杀害,时年27岁。1951年,王维舟率中央慰问团来宣,为修焘平反,颁发烈士证明书。
向君卿
向君卿(1881~1944),本名此禄,号作宾,南坝人。少进陶成书院,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考为附生,三十二年就读四川通省师范学堂。宣统元年(1909)举己酉科“孝廉方正”,二年入北京法政学堂肄业。三年返川襄理属联中校务,继任校长。民国元年,当选为东乡县临时议事会议员。翌年,被下川东18县选为国会众议院候补议员。五年,任宣汉县劝学所视学,协同知事景昌运、校长冉崇枢创办宣汉县中学堂。1919年,去广州参加非常国会,拥护孙中山护法运动,获孙中山大元帅“有功于国”的题词。1920年任宣汉初级中学校长。1921年,复任县视学。1923年参加北京政府召开的国会,屈于胁迫利诱,选曹锟为民国总统,获贿银五千元、二等嘉禾章一枚及简任官阶分发山西候缺。本邻各县人士,责有烦言。迨10月,广州元帅府下令讨代曹锟,通缉贿选议员,向君卿复去广州,联名通电声讨曹锟罪行,以赎前愆。1927年向君卿出任县教育局长。1928年,捐房扩建南坝明德初级女校,继改为明德女子两级小学,方便东区各场女子就学。1929年辞教育局长。1938年,向君卿与梁列五等感南坝偏居县左,文化低落,筹办私立精英中学,负责捐资募款,为第一届董事会董事长。1939年,四川省政府遴选向君卿与石体元为省临时参议会议员,复入政途。1941年任万源县长,守法尚廉,人多称道,任职年余交篆返县。
向君卿待人诚挚,泛交不择,均与过从。县人以“好人”誉之。1944年病殁,终年64岁。王君奇教授为撰墓志称:“公之事业,政学兼商,修短相较,功著塾庠”。

spray(2015-05-1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