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鹤龄

家乡区县: 四川省宣汉县

欧阳鹤龄是宣汉县一位民间艺人,现已连任三届县政协委员
1996年,《甘孜报》悬赏万元寻找《康定情歌》作者。一时间,全国各地出现了不同的观点。此时此刻,一位远在大巴山深处的宣汉老人也加入了《康定情歌》词曲作者漫长寻证的艰辛历程。他就是宣汉县城的民间艺人欧阳鹤龄老人。

考证15年,老人终解悬疑
今年60多岁的欧阳鹤龄是宣汉县城市民们耳闻熟详的一位民间艺人,一生酷爱书画、雕刻艺术,并在这方面颇有研究和造诣。1996年4月,听着《康定情歌》就兴奋不已的康定人满怀着感恩之心,出重金悬赏寻找《康定情歌》的词曲作者。当时的四川轻化工学院教授宋方信发表文章,提出《康定情歌》作者是宣汉人李依若的观点。
“《康定情歌》的词句有宣汉人耳熟能详的方言土语,比如“端端”、“溜溜”、“一来”、“二来”、“人才好”、“会当家”,而且曲调也和宣汉民歌如《十把扇子》的基调一致。《康定情歌》的作者是不是宣汉人?”当欧阳鹤龄看到康定悬奖寻词曲作者的消息,马上产生疑问。
于是,从1996年起,他自费上万元,在女儿和女婿的陪同下,买来摄像机、照相机,走遍了宣汉、达县城乡,以及自贡、绵阳、富顺、成都、重庆等地,广泛调查了《康定情歌》的产生背景,认为《康定情歌》是宣汉籍浪漫才子李依若的原创作品,而李依若本人就是歌里那位“张家溜溜的大哥”。
2006年,他撰写了《宣汉的李依若世界的康定情歌》一文,先后在《四川政协报》、《四川音乐》、《甘孜日报》以及文化传播网、百度网、网易等多家新闻媒体和网站发表,在社会上没引起争议。2009年起央视文艺节目涉及《康定情歌》的词作者都署名为李依若了。去年年底,欧阳鹤龄还是继续查找资料和依据,确认词曲作者都是李依若。
马渡:《康定情歌》的真实故乡
李依若生长于宣汉县马渡百丈岩下鲁班河畔,当地民歌就像雨后的山菌,俯首即拾,被誉为“民歌之乡”,正是丰厚的土壤孕育了一代情歌王子。
李依若原名李天禄,祖籍平昌人,1911年生于宣汉马渡乡百丈岩一个富豪之家。30年代前后就读于成都岷江大学,求学期间与一位康定李姓女子如诉如泣的爱情故事,马渡人无人不知。
李依若身高1.78米,风流倜傥,十指修长,写得一手好字,拉得一手好二胡,马渡人形象地说:“戏台上的文小生是啥样子,李依若就是啥样子。”当年李依若在成都求学期间,与一位康定李姓富家女相爱,假期曾多次到康定游玩采风。跑马山上,纵马驰骋,蓝天白云,情意缠绵。马渡人说,就是在这个时候,李依若创作了《跑马溜溜的山上》。后来,李依若将李家大姐带回家乡准备完婚,不料家人认为同姓不能通婚,一对鸳鸯,就此拆散。
20世纪30年代后期,李依若在重庆市政府任秘书科员和《新蜀报》文艺副刊编辑,回乡后由父母包办与一位赵姓农家女结婚,未育子女。解放后,他曾任宣汉县文联主席,命运多舛,1956年病逝前将众多手稿付之一炬,边烧边哭。
抗战期间,中央音乐学院迁到重庆青木关,江定仙等音乐家采集到《跑马溜溜的山上》这首歌,名称也改为《康定情歌》。1947年,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喻宜萱在南京首唱《康定情歌》获得巨大成功,之后风靡全国。
不少人问起欧阳鹤龄为什么这样执着?他质朴地说:“李依若是一个音乐天才,是宣汉人的骄傲。《康定情歌》的出现,也是宣汉民歌走出去的一个载体。作为一名县政协委员,为宣汉的文化建设作力所能及的事觉得蛮有意义。下一步,我将联名几位政协委员准备写一份提案,建议以李依若为原型创作与《康定情歌》相连的电视剧本。”

spray(2015-05-1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