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石碣镇(十)

家乡区县: 东莞市

单氏宗祠

石碣镇单屋村单氏宗祠[17] 是东莞现存大宗祠之一,建于明正德甲戌年(1514年),到如今已有近500年的历史了。宗祠占地1368平方米,为大三开三进式结构,有前门、仪门、寝堂、正堂及东西步廊,深56.5米,宽24.2米,大方石铺地,硬山顶,砖木结构,祠堂正前方乃一亩方塘,视野开阔,正是“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的意境。正门镌有一副对联,横批“单氏十世祖祠”,上联典指东莞单氏发源于增城县石滩第十代的衍派;下联典指单氏起源于河南,祖宗乃东周姬氏。高高的大门、牌楼及柱子均为红木,据传是从越南、日本购进的。“文革”时,有居民拆掉祠堂牌楼后两侧的雕花壁当柴烧,当时还有人想拆掉牌楼主板,在村中长者的再三劝阻下才得以保全,但祠堂里供奉的四五百块单氏牌位,在“文革”中被付之一炬。祠内仍存万历元年所立碑石,土名单氏小宗祠碑一快,碑高164公分,宽80公分,文字清晰可鉴,有一定历史价值和古建筑研究价值。单氏宗祠整体建筑以中路为主线,布局严谨对称,空间宽敞,主次分明,院廊穿插,廊庑秀美,庭院幽雅。祠内建筑装饰无处不在,木雕、砖雕、石雕、陶塑、灰塑、彩绘等岭南风格的装饰工艺,造型生动,巧夺天工,具有很高的文化品位,是典型的岭南民间宗祠式艺术建筑。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单氏宗祠改成小学,乃石碣最早的完全小学,直到2000年新学校建好后,单屋小学才从祠堂中搬出。半个多世纪以来,一千多单屋子弟在祠堂学习成才。为保护好单氏宗祠,当地人可谓不遗余力。1993年,港胞单智仁先生家族牵头,乡亲们踊跃热心捐款修复, 专门请梅州市梅县区工匠“修复如旧”,保持统一的风格。
“美化村级生态环境,做好古宗祠安全保护性修缮,是镇村整治生态环境的着力点”。在镇委、镇政府的关怀支持下,镇村两级计划投资入700多万元修缮宗祠,于2008年10月动工,按照方案由外至内分步进行全面铺开修缮,对传统文化进行整理、挖掘、开发,赋予时代文化因素,使传统文化恢复活力,整治宗祠周边地区环境,建设成为一个具有岭南风格特色的公园,并申报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所获荣誉

·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示范区
·国家卫生镇
·广东省教育强镇
·市文明镇
·市文化建设先进镇。
·2007年9月4日,该镇经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为国家卫生镇。
·2005年,石碣镇荣获“广东省教育强镇”称号。
·2000年,石碣镇被东莞市命名为“数码产业重镇”
·2001年,被广东省定为省专业镇技术创新试点
·2004年,被国家信息产业部授予珠三角地区“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2005年,被中国电子商会授予“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名镇”称号。

WAIKAKI(2015-05-1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