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道家学者—严君平

家乡区县: 成都市双流县

  严君平(公元前86年——公元10年),西汉道家学者,思想家。名遵(据说原名庄君平,东汉班固著《汉书》,因避汉明帝刘庄讳,改写为严君平),蜀郡成都市人。汉成帝(前32~前7年在位)时隐居成都市井中,以卜筮为业(以占卜耆龟给人看相),“因势导之以善”,宣扬忠孝信义和老子道德经,以惠众人。日得百钱足自养,即闭门读《老子》。精老庄之学,终身不仕,著书十万余言,为当时著名文学家扬雄所敬重(每天他看相,只收够一百个铜钱能维持生活,就收起摊子,回家闭门读书。由于他不慕仕宦,节操清奇,当时声名远播,很受敬重)。年90余,以其业终,史称“蜀人爱敬”。著有《老子注》和《道德真经指归》(《隋书·经籍志》作《老子指归》)13卷,使李耳(老子)的道家学说,更加系统条理化,得以发扬光大。前书已佚,后者今仅存7卷。

  谈谈严君平对中国道家思想的发展和贡献一说起老子和庄子,大家非常熟悉,但是,他们毕竟是战国时代的人,他们的学问是通过一些什么样的人去鸿扬发展的呢?中国浓郁的道家思想社会文化氛围又是通过一些什么样的人去培育和形成的呢?这就是说,如果没有一批推崇老庄的人做了大量的宣传和解释工作,老庄的思想恐怕在传播上还是有问题的。老庄在历史上是否真的有其人其事,这一直是个历史悬案,根据1993年郭店发掘的公元前300年左右的楚简本来看,这些古竹简中有《老子》,但是,却没有后来据说同样是上古典籍的周易和庄子等文本。当然,我们不能够仅仅根据郭店本的情况就可以断定历史上没有庄子这个人,但是,在许多秦汉时代的名家中的文稿中,都是不提庄周及其庄周思想言论的。

  现在我们看到的《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到是附带提了一下庄子,说他是蒙人(现河南商丘一带),曾经被楚威王邀请为相,庄子拒绝而终生不仕,庄子之学本归于老子,著有十万余言,他是隐士。庄周名声鹊起,并与老子、易同时成为三玄之学,是在南北朝这近200年的时间里。如果说南北朝之前,庄子是否是真有其人还是无可考证的话,到了南北朝以后,人们就不再怀疑是否是有庄子这个人了,但是,从唐代开始,关于庄周究竟是谁的争论一直就是存在的。比如,说庄子著有十万言,但是,庄子的内篇,也就是据说是庄子自己的作品,则仅仅有二万多字。那南宋初期的蜀人张行成则有点不客气了,他在《皇极经世观物外篇》中揭发说:邵子(邵雍)曾经说:若无扬子天人学,安有庄生内外篇,以此知庄子外篇是邵雍门人

summer-lls(2015-05-2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