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经济

家乡区县: 都江堰市

都江堰市是一座新兴的工业城市,1996年国内生产总值49.3亿元,到2009年GDP达116.6亿多元。

2012年,都江堰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08.18亿元,同比增长13.6%。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1.99亿元,同比增长4.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76.17亿元,同比增长17.8%;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10.02亿元,同比增长12.6%。一、二、三产业比重为10.6:36.6:52.8,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6%、47.6%和48.8%。都江堰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30.86亿元,同比增长16%,民营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62.9%。
第一产业

截至2011年,都江堰建成了5个高效农业示范区,粮食总产量2.7亿公斤,是国家确定的粮油生产基地县(市)和四川省、成都市粮食生产先进县(市)。
2012年,都江堰实现农业增加值21.99亿元,同比增长4.5%。都江堰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6.87万亩,总产量16.61万吨,同比下降1.2%;油料作物播种面积12.29万亩,总产量1.95万吨,同比增长1.8%。畜牧业生产小幅增长。2012年,都江堰生猪出栏75.03万头,同比增长3.4%;猪肉产量5.11万吨,同比增长3.5%;家禽出栏1104万羽,禽肉产量2万吨,同比增长4.1%。全年新增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1.2万亩、设施农业2400亩;启动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建设,开展“三品一标”品牌提升行动,新增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企业6家。
第二产业

都江堰市有机械、电力、建筑建材、食品、冶金、轻纺、医药、化工等8大支柱产业。截至2011年,有工业企业1435家,年工业总产值54.7亿元。大中型企业主要有江机械厂、青城造纸厂、都江造纸厂、宁江机床厂、都江电力设备厂、青城钢铁厂。
2012年,都江堰工业完成增加值48.51亿元,同比增长17.8%。占地区生产总值的23.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1.1%,拉动GDP增长4.2个百分点。都江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6家,完成增加值38.38亿元,同比增长19.3%。
2012年,都江堰引进新力光源、湖南东能总部基地等重大工业项目。完善经开区南区5平方公里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开展“双清”工作,清理闲置工业用地502亩;南区“三纵两横”五条骨架路网基本建成,完成2.9万平方米倒班房及商业配套区建设,7.3万平方米生活配套区投入使用,园区基础设施、金融商贸、教育科研等配套设施更加完善,工业新城承载能力不断提升;华都核能、侨源气体、海蓉药业等一批骨干型企业实现产能升级,齐力科技、易太科技、搜啦电子等一批成长型企业壮大,工业集群发展效应提升。
2012年,都江堰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66家,完成建筑业增加值27.66亿元,同比增长17.7%,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的13.3%,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16.4%,拉动GDP增长2.2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

2012年,都江堰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0.62亿元,同比增长12.3%,总量和增幅均位居三圈层第一位。分行业看,批发业实现3.94亿元,同比增长18%;零售业实现59.51亿元,同比增长9.9%;住宿业实现2.08亿元,同比增长15.9%;餐饮业实现15.09亿元,同比增长20.4%。
2012年,都江堰接待游客1731.4万人次,同比增长18%;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6.61亿元,同比增长21.8%,其中门票收入2.71亿元,同比增长12%。

小小超(2015-05-2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