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平原我的家2

家乡区县: 黑龙江省友谊县

完达山脉将三江平原分为南北两部分:山北是松花江、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汇流冲积而成的沼泽化低平原,面积4.25万平方公里,亦即狭义的三江平原;山南是乌苏里江及其支流与兴凯湖共同形成的冲积-湖积沼泽化低平原,面积8 800平方公里,亦称穆棱-兴凯平原。

穆棱-兴凯平原北与完达山南麓接壤,西为肯特阿岭。区内第四纪沉积物以冲积、湖积砂和砂砾石为主,厚10~150米,地表有1~4米厚的粘性土盖层。海拔55~95米,北和西部有10~20米高差的波状起伏,总地势自西向东倾斜,坡降0.6~0.1‰,穆棱河滩地和湖滨滩地宽广,地面普遍沼泽化。

狭义的三江平原是黑龙江中游山间盆地的一部分,三面环山,西为小兴安岭支脉青黑山,南为完达山支脉分水岗,东为完达山主脉那丹哈达岭,属中新生代内陆断陷。在复合的褶皱基底上堆积有千米以上的中、新生代沉积盖层,第四系的厚度一般为120~200米,最厚可达280米。除东部地表有3~17米厚的粘性土层外,主要为冲积砂和砂砾石,成为富含地下水的孔隙含水层。海拔45~60米,抚远三角洲最低仅34米,自西南向东北缓缓倾斜,总坡降0.10‰左右,河流蜿蜒于宽广的河漫滩上。主要地貌类型为阶地和河漫滩,沿西部和南部边缘为裙状冲、洪积倾斜平原,不同类型间多缓慢过渡,同一类型地面起伏一般仅0.5~2米,平原上仅见少数孤山残丘,广布碟型和线型浅洼地,切割微弱,除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外,中小河流皆为平原沼泽性河流,且多为沼泽植被所覆盖。
地理位置

介于北纬45°01′~48°27′56″,东经130°13′~135°05′26″。位于中国东北角,西起小兴安岭东南端,东至乌苏里江,北自黑龙江畔,南抵兴凯湖,总面积5.13万平方公里。

气候

三江平原属温带湿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年日照时数2400~2500小时,1月均温-21~-18℃,7月均温21~22℃,无霜期120~140天,10℃以上活动积温2 300~2 500℃。冻结期长达7~8个月,最大冻深1.5~2.1米。年降水量500~650毫米,75~85%集中在6~10月。

地貌

三江平原广阔低平的地貌,降水集中夏秋的冷湿气侯,径流缓慢,洪峰突发的河流,以及季节性冻融的粘重土质,促使地表长期过湿,积水过多,形成大面积沼泽水体和沼泽化植被、土壤,构成了独特的沼泽景观。沼泽与沼泽化土地面积约240万公顷,是中国最大的沼泽分布区。湿生和沼生植物主要有小叶章、沼柳、苔草和芦苇等。其中以苔草沼泽分布最广,占沼泽总面积的85%左右,其次是芦苇沼泽。土壤类型主要有黑土、白浆土、草甸土、沼泽土等,而以草甸土和沼泽土分布最广。三江平原素以“北大荒”著称,在50年代大规模开垦前,草甸、沼泽茫茫无际,亦有成片森林,野生动物繁多。开垦后建有许多大型国营农场,“北大荒”已变成了“北大仓”,成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小金666(2015-05-2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