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十大文化特色(六)

家乡区县: 北京房山区


应有尽有、和谐共存,是北京地区宗教文化的一个基本特点。佛、道、儒三教合流,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含天主教)、萨满教、摩尼教乃至民间信仰的小宗教等,在北京地区都可以找到相应的建筑或一定的遗迹。

魏晋时期,佛教开始传入蓟城地区,蓟城成为佛教重要的聚兴地。契丹族原来信奉原始的萨满教,随着王权的确立和统治的需要,佛教在辽地有了更广泛的传播。

从元朝成吉思汗、忽必烈起,就尊重各族人民的宗教信仰,允许各种宗教在元朝的首都自由收徒传教,自行建筑庙堂、宫观、礼拜堂和清真寺等,它们是北京地区民族交融及中外交流的历史见证,也是兼容并包的中华帝都文化的文物遗存。它促进了宗教文化的繁荣。比如邱处机倍受成吉思汗赏识,雪山归后,赐居燕京太极宫,即今白云观内的邱祖殿。东岳庙是道教正一派在华北地区的第一座大型道观。后来,忽必烈尊八思巴为帝师,将藏传佛教萨迦教奉为国教,在北京建造了白塔寺等藏传佛教寺庙。而居庸关券洞、券面及券顶刻有佛教题材的浮雕,券内壁上刻有6种文字的宗教经文。护国寺金刚殿、香山卧佛寺铜卧佛、双塔庆寿寺出土的海云碑则反映了元代佛教的兴盛。景教是基督教的一个分支,元代称其教徒为“也里可温”。房山十字寺遗址是目前中国现存的唯一景教寺院遗址。牛街礼拜寺为元代伊斯兰教在大都活动的中心,也是北京目前规模最大、历史最久的清真寺。

挞挞(2015-06-0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