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县晋枣因其个大、色艳、含糖多、味甜美,早在西周即作为进献朝廷的贡品。主产于宁县城马莲河川,以苟村湾的晋枣最为著名。它呈紫红或棕红色,果面光滑,果实皮薄肉厚;鲜果肉呈绿白色,肉质脆嫩,汗液丰富,含可溶性固形物30.2—32.2%,最高达35%,品质上乘。据有关资料显示,庆阳地区有宁县晋枣园226公顷,年产晋枣550多吨。
晋枣详情
枣(Zizyphus jujuba Mill)是鼠李科(Rhamnaceae)植物,果实为核果,可实部分为外、中果皮。原产中国南北各省以及喜马拉雅山一带,迄今约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枣属高大的落叶乔木,亦是中国栽培历史最悠久的果树及主要的木本粮食树种之一。枣树在宁县各地都有栽植,但主要分布在马莲河、九龙河、城北河、蒲河下游的川台地及泾河沿岸,尤以苟村湾、黄家川、渭一口、王台、枣园等地所产大枣质量为最佳。
宁县大枣栽培的主要品系有晋枣(又名吊枣)、夏枣(又名圆枣)和冬枣三种。晋枣栽培面积大,产量高,品质好。其次是夏枣。
晋枣历史
枣系多年生鼠李科落叶乔木,在庆阳市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相传周代即作为方物进贡王室。唐时武则天喜用,因之声名远扬。庆阳的枣主要分布在宁县境内,宁县大部分地方有枣树栽培,平均年产量可达200万公斤以上。
宁县大枣主要品系有金枣(又名吊枣、九龙金枣)、夏枣(又名圆枣)和冬枣三种。金枣栽培面积大,产量高,品质好,是枣产品的主要原料。其枣梭状圆隆,个大、皮薄、色玫、肉厚、核小、味甜。鲜食脆酥醇甘,适口性强。加工而成的金丝蜜枣、金枣罐头、金枣酒等产品色亮形好,品质优良,堪称佳品,是天然绿色保健精品,1986年被评为甘肃省优质农产品,1996年获甘肃省第二届名优产品鉴评会金奖。
营养价值
宁县晋枣价值高,营养丰富,含有多种维生素、蛋白质、脂肪、果糖、大枣酸、果胶质、磷、铁、钙等,尤其鲜枣含维生素丙特多,比柑桔高7—8倍,较苹果高70倍左右。大枣鲜食甜脆可口,干枣含糖量为60—70%,热量309千卡,鲜枣含蛋白质1.2—3.3%,脂肪0.2—0.4%,每100克枣含维生素A70毫克,维生素C400—600毫克,硫胺素(VB1)0.06毫克,核黄素(VB2)0.04毫克,呢克酸(VP1P)0.6毫克,大枣熟食美味香甜,还可以加工成罐头、酿酒、造醋、制蜜枣、酒枣、干枣等。用途很广,亦可入药,有健脾、养胃、益气、补血、安神等功能。枣根刮皮取其(黄皮)韧皮部水煎,可治牛、羊、猪等家畜痢疾。干枣可充粮备荒,常言道:“一斗枣,半斗粮,等于加了二斤糖”。枣树花期长,蜜多、优质、味芳香,是良好的蜜源植物。木质坚硬,纹理细致,是制做农具、家具和雕刻工艺品的上等材料。
枣树寿命长,连续结果能力强。宁县大枣集中产区的结果枣树,树龄一般都在40—100年左右,而且100年以上的枣树亦占相当比重。苟村湾自然村有株300年左右的晋枣树,11米,冠幅12米,结果正常,年产鲜枣150公斤左右。
产业推广
九龙金枣是宁县传统名优特产,原名“宁县晋枣”,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境内现存300多年生的晋枣林1700多亩,在国内罕见,是“中国晋枣之乡”。1988年,宁县大枣被省政府确定为优质农产品,2001年在甘肃省优质瓜果蔬菜展销会上被认定为名牌产品,2004年在全国红枣评优会上被评为国优产品,干枣在1996年、1997年连续两届荣获甘肃省名优林果鉴评会金奖,加工品金丝蜜枣1996年以来先后3次获金奖。2005年申请注册了“宁洲”牌九龙金枣商标,并取得了九龙金枣绿色食品产品认证。2005年全县枣总产量4200吨,鲜枣总产值1680万元,枣区农户最高收入达2.3万元,户均枣收入4600万元。成为强农富民的朝阳产业。今年,全县九龙金枣栽植面积达到6.02万亩,约360万株,挂果面积4.2万亩。为了让守在“深闺之中”的金枣大踏步出阁。
想吃就去http://www.wutongzi.com/pro/cp/13376.html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
”支持吧!
已获得0个“
”